藥品零售價28次降價隔山難打牛 醫藥企業不痛不癢
82個品種,482個劑型規格的藥品9月1日起正式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14%。從國家發改委8月4日發文通知到現在,A股醫藥板塊反應平淡,這次降價“靴子落地”之后,今年醫藥板塊政策面的利空因素基本出盡。此前有業內人士認為,降價涉及較深的國內制藥企業千紅制藥(002550.SZ)、雙鶴藥業(600062.SH)股價短期內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但從實際走勢來看,千紅制藥股價自8月4日截止上周五波動中略有上升,收盤價為35.18元/股,雙鶴藥業股價則沒有明顯變化趨勢。
外資藥企打擊面最大
據了解,發改委本次降價的主要為激素、調節內分泌類和神經系統類藥品,有關方面稱,這幾類藥物使用范圍廣、周期長,降低價格可以有效減輕患者負擔。降價名單中,“進口貴藥”承受的降價打擊最猛,以往如輝瑞、羅氏、拜耳等國際藥企的專利原研藥都有價格保護,往往可以單獨定價。而此次降價,這類藥品占到了80%,降價幅度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換個角度分類,這次降價一種情況是規定部分單獨定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比如麗珠集團(000513.SZ)的尿促性素、太極集團(600129.SH)的羅格列酮鈉、雙鶴藥業控股子公司萬輝雙鶴藥業的格列喹酮和千紅制藥的胰激肽原酶的注射劑和腸溶片。另一種情況是規定一些統一定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比如葛根素注射劑、尼莫地平注射劑、阿卡波糖、重組人生長激素等,這部分涉及上市公司長春高新(000661.SZ)等。
今年第一輪藥品降價于3月28日執行,主要為抗生素和循環系統類藥品,最高零售價格降幅平均為21%。華創證券認為,9月的降價比上一次降幅有所縮窄,主要原因首先是原材料及人工成本提升,藥企利潤空間降低。此外,今年執行的基藥招標實行雙信封,藥企為了中標打價格戰,導致藥價提不起來,部分中標品種利潤甚至是負數。還一個潛在的原因是,正在征求意見的“史上最嚴”抗生素管理辦法已然對國內抗生素藥企產生了較大影響,導致發改委降價政策有所趨緩。
降低零售價對藥企影響甚微
平均14%的降價幅度會對藥企利潤造成多大的縮水呢?以千紅制藥為例,其主導產品胰激肽原酶制劑用于治療糖尿病導致的微循環障礙性并發癥,去年銷售額1.67億元,營收占比14.68%;毛利率達到74.15%,毛利占比40.87%,是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華創證券研究報告顯示,與千紅制藥生產同類產品的麗珠集團的胰激肽原酶腸溶片(120 單位*24)零售價從33.8元降到26元,降幅為30%。
但不少醫藥公司相關人士指出,降價對公司的整體影響有限,原因是目前國家調低的是藥品最高零售價,主要針對零售價“虛高”問題,而醫院招標價格遠遠達不到最高零售價。例如麗珠集團的胰激肽原酶腸溶片平均中標價為20.17元,零售價雖然降到26元,但對公司盈利影響并不大。
有分析師認為,實際上藥品中標價到零售價之間一般有15%的順加空間。如果零售價降到與中標價的差距不足15%,才會真正撼動招標價格,從而導致藥企被迫以更低的價格爭取中標,導致藥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及銷售代理重新分配利益。如降價后的最新最高零售價與中標價差價仍大于15%,那就基本沒什么影響。
業內人士認為,藥價虛高是醫藥市場難以根除的現象,從1997年來,發改委累計28次降低藥品零售價,即便如此,對醫藥銷售企業來說仍有利可圖。 以上就是關于“藥品零售價28次降價隔山難打牛 醫藥企業不痛不癢”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藥品零售價28次降價隔山難打牛 醫藥企業不痛不癢”內容,謝謝!
- 3年狂掙得82億!華強北“小混混”,竟靠著一根數據線拿捏了蘋果
- 等你老了,到底跟兒子住好還是跟女兒住好?聽聽土生土長人是咋說的
- 家電耐腐蝕翅片管散熱器
- "零售之王"換帥出爐!27年"老招行"王良接棒,保持戰略執行不偏移、不動搖
- 還記得《十八歲的天空》里的校花藍菲琳嗎?她現在高約這樣啦!
- 江南大學陳雪團隊報道——Muse細胞降低神經炎癥反應的有助于
- 稱重傳感器616-50KG 特貝特 tedea
- 自制醬牛肉,大廚:3種料最重要!保證顏色紅亮,軟爛入味,香
- 終于不用被踹了 戈蘭德把頭像換成與楊鳴的擁抱照
- 是否存在收入、成本跨期確認或虛增收入、成本情形?鼎龍傳統文化收年報問詢函
- 買上海的老洋房,只有40㎡,翻新后,連我都認不出了!
- 寶寶和姥爺姥姥要分開,雙方不舍的過場令人鼻酸,網友:隔代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