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政府工作報告]醫保重點從擴覆蓋轉向提水平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醫保重點從擴覆蓋轉向提水平(供圖/華蓋)
隨著基本醫療保險逐步實現全覆蓋,政府正將工作重點轉向提高醫療保障水平。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6年要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城鄉居民醫保的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另外,中央財政還將投入160億元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
與前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相比,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不再突出基本醫保的覆蓋率,而是轉而強調大病保險與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這正對應了目前中國社會醫療保險面臨的新的階段性問題。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參與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已經超過13億人,覆蓋率達到95%以上,這意味著中國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已初步實現全覆蓋。但與此同時,基本醫保的保障水平還比較低,“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仍時有發生,而在農村地區,“一病回到解放前”、一人生重病拖垮全家生計的問題尤為突出。
盡管中央政府在過去間,幾乎每年都會提高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的財政補助標準,今年亦是如此。但對許多背負大病負擔的家庭而言,增加財政補助,仍不足以緩解他們的經濟困境。例如,由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等機構發布的報告即顯示,中國罕見病病友全年的醫療費用,是其個人全年收入的三倍之多。
從2014年起,中央政府開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在全國推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直到2015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更提出要加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制度銜接,到2015年底,使大病保險支付比例可達50%以上。
此次,政府在2016年的工作報告中繼續強調“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政府加大投入”,并明確中央財政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的具體金額,即“160億元,增長9.6%”,或將推動中國社會醫保的保障水平邁上一個臺階。
不過,早在政府決意推行大病保險時,即有學者指出:城鄉居民醫保本身的籌資水平很低,參保人每年只繳納幾百元,大部分依靠財政補助,如今中國經濟進入下行階段,財政資金很緊張,如何拿出更多的錢來為大病保險埋單?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調高到3.0的赤字率,或可成為財源之一。將中央財政赤字率由去年的2.3%調高到3.0%,意味著中央財政赤字和地方財政赤字,分別比2015年增加2800億元和2800億元。此外,不計入財政赤字而列入政府型基金預算的專項債規模,較2015年增加3000億元。
還有學者認為,社會醫療的保險本質是保險,應強調義務和權利對等。不區分城、鄉兩地居民醫保參保人的實際收入水平,通通將其視為“貧困者”對待的作法;還有不強調參保者個人的繳費義務,只提高保障水平的政策,將使社會保險不具有可持續性。而且,這還可能讓職工醫保的參保者覺得不公平,使職工醫保參保者“棄職參居”,使本就面臨赤字壓力的職工醫保基金,面臨更高的運行風險。 以上就是關于“[解讀政府工作報告]醫保重點從擴覆蓋轉向提水平”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解讀政府工作報告]醫保重點從擴覆蓋轉向提水平”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