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三伏天養生知識大全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三伏天的開始意味著炎熱的夏季的開始,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濕潤、悶熱的日子。 夏令三伏,陽氣旺盛,尤其是重視養生的人們。三伏天既要注意降溫防暑,又要跟著節氣來養生調養治病。如果不重視三伏天養生,那末你將變得無精打彩,沒有食欲,不想做任何事情。所以三伏天養生要掌控好三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3是養生之科學飲食。
保健知識配圖
三伏天養生全攻略
三伏天一個人們聽到就畏懼的時節,人們對它的關注是非常的高的,尤其是關注養生的人們。他們在三伏天一邊進行降溫防暑,一邊隨著節氣來養生治病。不過在三伏天養生要掌控好三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三是養生之科學飲食。
關于“冬病夏治”
俗語說“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冬病夏治由來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3伏貼,還有三伏天扎針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醫生根據病人的病癥不同,在這些方法中選擇一兩種使用。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小兒感冒等,以及一些虛寒性的疾病,如胃痛、關節炎、腎虛引發的腰痛。
專家推薦兩種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3伏貼和三伏天拔火罐。之所以介紹這兩種方法是由于它們具有4大優點:高效、安全、經濟、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為一個療程,一般需連續3年,也就是3個療程。為鞏固療效,病人應于冬至日到醫院復診。
“夏練三伏”好嗎
1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人在長時間的養生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現代的研究表面,人體在酷熱的高溫中,身體會產生一種叫做應急蛋白的物質,這種物資是能夠抵抗暑期高溫對人體傷害的。
因而可知,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
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醫生提示:這類鍛煉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于適合溫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奧妙。
當然,也不能躲在有空調的家里不出門,因為那樣會使身體的適應能力更加下落。應當適當走出家門,做些適當的運動為好。如游泳,練太極拳或到避暑勝地去旅游等,都會使盛夏生活過得很充實而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三伏天慎進補重調養
暑邪耗氣傷津,因而有人認為三伏天更應進補。中醫專家認為,這類觀念是不科學的,三伏天應慎進補、重調養。
三伏天的特點是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在這類環境中,人會相對晚睡早起、休息時間減少;易出汗,會造成人體內部各種營養物質,特別是無機鹽類的大量消耗;愛喝清涼飲料,食欲不振;活動減少、不能堅持鍛煉身體。整個人的身體狀況處于相對低下的水平,攝入減少而消耗增多,故很多人夏季體重下落。
但即使如此,也不適合大量進補。因為夏季多食稀食飲品,胃消化液稀釋,消化功能減退,此時進補,難以消化,還易引發消化不良、腸胃不順暢。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補藥多屬性溫熱,夏季進食會引發上火。夏季汗多,代謝加快,進補的營養也多浪費。
中醫主張‘以通為用,以通為補’,疏通六腑,暢達氣機,升清降濁。所以一年當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過補。三伏天應以飲食調養為主。醫生建議,夏季飲食調養以清心防暑、滋陰生津為主。
此外,夏季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如果過食肥甘膩補之物,則致損胃傷脾,影響營養消化吸收,有損健康。因此,綠豆、薏苡仁、蔬菜、水果、百合、玉竹、瘦肉、鱔魚、鴨肉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三伏天養生之飲食
俗語說“熱在三伏”。戶外陽光火辣辣地烤著,室內空調冷嗖嗖地吹著,在乍寒乍熱中,即便身體健康的人也難免頭暈目眩、心緒煩躁、食欲大減、胃腸道功能紊亂。所以,在三伏天,在飲食上要格外注意些甚么呢?
1、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求“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于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2、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合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致使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使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發食欲不振等。
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品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平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好。并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
3、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致使愈來愈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作業。夏日祛火的食品,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4、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后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消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無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但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份,其清新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品,以避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養生專家提示,出汗其實也有學問。長時間依賴空調,該出汗時不出汗,會引發“熱傷風”;但如果常常汗流浹背,也會有損心氣,使人體虛。
該出汗時不出汗,“熱傷風”惹上身
出門坐空調車、進屋開足空調;休息日里,整天窩在空調房里做“沙發土豆”,是眼下很多人的避暑之法。
這種看似涼爽舒適的空調生活其實會埋下隱患。特別是過分貪涼、長時間吹空調,或依賴冰鎮食品的人,很容易導致風寒濕邪不知不覺侵入人體。時間一久,頭暈、惡心、乏力、身重、疼痛,甚者咳嗽、流涕、畏寒發熱等“熱傷風”癥狀,就會接踵而至。
中醫將上述夏季的常見癥稱為“陰暑”。眼下,被各種“熱傷風”癥狀困擾的人很多,究其原因就是該出汗時,沒有及時出汗。出汗,是人體消暑降溫、排出體內毒素的最佳方法。如果濕熱邪氣被困在體內無處散發,就會導致一系列不適。
長時間保持這類生活方式的人還有可能會患上閉汗癥,雖然烈日當空,旁人都汗流浹背,自己卻悶熱難耐滴汗不出。
大汗淋漓也會“傷心”
不出汗會憋出病,汗出得太多,也不利于養生保健。
中醫理論認為,“汗為心之液",常常大汗淋漓會有損心氣。夏季本該是養護人體陽氣的最好季節,汗液過分外泄則會致使人體陽氣過度耗費。特別是氣虛體質的人,在三伏天里更容易出汗,有些人乃至坐著不動也會汗流浹背,經常還會覺得口干、乏力、特別容易累。
夏季經常大汗淋漓的人可用黃芪泡茶喝,黃芪是公認的補氣佳品。如果氣虛癥狀嚴重,還可服用有助益氣生津的中成藥“生脈飲”。
除食補以外,取足三里穴,也就是俗稱的“老母雞穴”,握拳輕扣兩百下,以略感酸脹為度,早晚各一次,可以達到調和營衛之氣的作用。保健知識
云南生物谷藥業燈盞花系列
剖宮產術后如何預防便秘
術后ED每日治療吃什么
肺炎咳嗽怎么辦
跌打損傷如何使用活絡油消腫
民族新聞網中國財經產業網
中華網商業快訊
中國商貿網
北方生活網
- 應采兒帶兒子出游,老大外表帥氣招風耳惹眼,小兒子清秀似女孩
- 50歲奶奶相親60歲大爺:和男舞伴跳交誼舞有什么錯,大爺:不贊同
- 工信部:常用電信業務可跨區辦理,將促不下企業提升感知服務
- 通脹與衰敗,海外市場回顧及下半年展望
- 高端禮品時尚品牌ROSEONLY官方入駐得物,為年輕人浪漫生活增添儀式感
- 這四個信號出現兩個,說明你正在被同事排擠,不能再狠狠傻干!
- 驗孕成功了,但卻很難見到胎心胎芽?孕媽別慌,沒準是日子算錯了
- 獼猴桃催熟,需要放幾天?果農教你3招,最快1天就能吃,硬質糯香甜
- 自家鋪面要購回,業主竟然不知情?
- 歸化花滑女神林珊曬照!沙漠游玩騎駱駝,高顏值曾獲網友稱贊
- 企業作戰微軟 AD 要考慮這 4 個隱性成本!
- 美國愛吃子牛肉,日本愛吃子魚,韓國愛吃子章魚,中國:都讓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