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產提高產量的問題及對策
水稻生產提高產量的問題及對策
水稻生產提高產量的問題及對策
目前,農村存在的勞動力老齡化帶來的技術水平下降、勞動力不足、勞動成本提高、效益下降等問題有目共睹,結合本人對北方稻區的技術研究與跟蹤調查我省生產的缽體育苗插秧機及耙漿機的情況,僅從技術角度找出以下問題,并提出對策與建議,供參考。 ·當前水稻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水稻總產主要由單產決定從歷史上看,水稻總產主要由單產決定。結果表明,即使水稻播種面積增加,由于單產的大幅下滑,減產16.3%。在目前水稻面積難以增加甚至有所減少的情況下,更是只有依靠科技進步,進一步提高單產才有希望保住總產。 提高水稻單產的障礙因素粳稻品種青黃不接,短期難有突破。據統計,年以來我省年度種植面積前十的品種共有19個,占主導地位的基本都是老品種。第一位的吉粳88審定已經種植10年,前十位的吉粳83審定已經種植15年,早熟稻區占據第一位的長白9審定已達20年,3個老品種推廣面積占了全省水稻總面積的1/3以上。近年來,新審定的品種無一連續4年進入前十。 育種工作本身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幾十年出現一個大品種的現象也是育種工作的常態。為保持北方水稻在品質上的優勢,要求水稻品種必須兼顧品質和產量,客觀上增加了育種工作的難度。只有在育種技術和資源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才有可能超越吉粳88等老牌超級稻品種。而這種革命性的突破顯然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 ·目前北方水稻栽培技術的主要問題 如何克服低溫影響,加快移栽后緩苗速度眾所周知,北方稻區每提高1克千粒重,可以增產5%左右,對單產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成熟度。而在北方影響成熟度的主要因素是除品種的熟期選擇外,在于移栽后的緩苗快慢。多年研究結果表明,移栽后緩苗速度每推遲5天一般減少一個低節位分蘗,減產10%以上。秧苗的緩苗快慢決定于秧苗素質的好壞,秧苗素質的好壞又主要決定于播種量。加快緩苗速度的首要措施是減少播種量以培育壯秧,其次減少插秧過程中的傷根現象。日式平盤插秧機的使用,因其標準的播種量每平方米克,是一個節本技術。 施肥不當,無效分蘗過多是提高產量的主要障礙 推廣旱育苗后,育苗時間和插秧時間都提前天,分蘗時間增加11天。按每5天出一個分蘗計算,一次分蘗節增加2個,可以保證每株增加2個有效穗。每穴栽3株就可以增加6個有效穗數,加上二次分蘗可以增加10個有效穗數。 因播種量增加導致秧苗素質弱化、緩苗時間延遲,每穴株數和插秧密度加大,單位面積稻苗過多,所需營養增加,為此增施分蘗肥可促進分蘗。但不敢施穗肥,后期肥力不足,有效分蘗率只有60%左右,產量難以提高。 土壤有機質含量急劇降低,難以持續高產實驗證明,30年間有機質含量從3.5%下降到1.5%左右,土壤板結已成為制約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有機質含量降低的后果是土壤保肥能力下降,流失量增大。這就必然需要增施化肥來增加根系周圍肥料濃度,造成短時間內水稻吸肥量多,體內氮含量高,導致發病率、倒伏率均大幅提高。不僅嚴重影響產量,還客觀上造成農藥使用量增加,既影響米質,又污染環境。 農田基本建設的落伍是全程機械化增效的主要障礙 水稻機械化插秧過程中,育苗成本和運苗成本每畝分別為100元和50元,占整個成本的40%。農田布局不合理,運苗的距離多則幾千米;農田地塊不規整,補插率高。研究表明,機械插秧地塊面積為 平方米時效率最高;田埂嚴重變形,變小,運苗費工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全程機械化作業的推廣,導致機械化作業的效益下降,打擊了農民采用機械化作業的積極性。
消腫止痛的中草老年癡呆的護理要點工業毛刷輥- BJ40城玩系列國潮皮膚發布,“天一”綻放花城魅力
- 新款梅賽德斯-AMG SL 63 Shooting Brake渲染左圖
- 夢想律動,舞出閃亮青春——瑞香書院舉辦瑞香周末之夜·舞蹈之夜第40期
- 2022年家居風靡一時趨勢
- 遼寧男籃4-0橫掃廣廈奪冠原因浮出水面,不是傷病,也不是無疑
- HKC高端MiniLED新品將要上市,4K+144HZ還有90W一線通
- 受芯片短缺影響,6月大韓民國進口車銷量同比下降13%
- 如果日產Ariya是張報紙,那我卷起來看到日本高新產業鏈完敗
- 發放糧食失職瀆職,上海兩干部被免職!
- 再生ABS:二季度價格下跌 三季度需求量難及預期
- 阿Sa曬貓咪照,卻意外曝光無名指戒指,一臉寂寞暗示好事將近
- 即將截稿:6月25日,總獎金30萬,2022年IPA國際照相大獎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