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維軍- 質量提升是輸液藥企轉型升級“頭等要事”
新華網北京6月15日電(晏珊)隨著國家嚴控門診輸液政策的頻頻推出,輸液生產企業面臨轉型危機。近日,中國醫藥設備工程協會常務副會長顧維軍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對廣大的輸液生產企業來說,從源頭提升輸液產品質量、豐富產品線、加強企業管理、積極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市場需求呼喚高質量輸液產品
近20年來,隨著我國輸液產品及生產工藝的快速發展,其產能也在不斷提升。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337家注射液生產企業,幾千條注射液生產線,年輸液產能大約在160億瓶袋左右,但隨之而來的是輸液產品產能過剩、質量參差不齊現象普遍。據了解,我國每年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患者比例逐年激增。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
“多年來國內輸液企業一直在尋求產品安全與市場價值的平衡點。但這么做并不容易,最大的掣肘還在于結構性問題突出,形成了高產值低收入的產業機構。如何破局?需要靠創新、靠技術升級進入價值鏈的高端,滿足市場需求。”顧維軍表示,一方面,各地“限輸令”的頻頻推出,需要“少而精”的輸液產品。現行的輸液模式多為載體輸液,載體輸液若質量控制不嚴格,很容易造成不溶性微粒混入或產生內毒素等風險,以不溶性微粒為例,其極易進入人體毛細血管,引發血管堵塞和多種疾病,這是造成輸液藥物不良反應的主因之一,因此從臨床需求的角度來看,亟需輸液生產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提供更為安全有效的輸液“精品”。另一方面,新版GMP、新藥典標準和注冊要求的提升,包括新出爐的《中國輸液安全與防范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對生產、應用及銷售的輸液企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規范,那些不能積極提高生產技術、改進產品工藝的企業將會面臨洗牌風險。
顧維軍: 質量提升是輸液藥企轉型升級“頭等要事”
據悉,近年來,不少輸液產品“大戶”都在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比如華潤雙鶴率先投重資引進德國羅格萊姆公司BFS生產線及生產技術,這一技術可在單一工序在無菌狀態下完成塑料容器的吹制、藥液灌裝和容器封口三個步驟,可最大限度降低不溶性微粒、細菌內毒素等外源性污染風險,更大程度上保證了輸液產品質量安全,是安全輸液生產技術的典型代表,因此被列入《共識》并做重點推薦。
質量永遠是輸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相關數據顯示,國內輸液產品60%至70%仍主要集中在低端普通輸液領域,高端產品如透析液、腸內腸外新型營養液、治療型輸液等品種的產量很少,而目前國內這種“一瓶無菌生理鹽水還不如一瓶礦泉水的價格高”的市場競爭亂象,也讓很多輸液企業在產品工藝質量升級換代時主動性不足。
“我堅持認為,輸液產品質量永遠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輸液行業要想走出不正當競爭和同質化嚴重的泥沼,一要盡快豐富產品線,完善產品規格;二要持續不斷的提升產品工藝質量,讓產品更安全,讓患者使用更安心;三要加強企業管理,引入更多的如精益生產等新理念,同時做好人員的持續培訓。”顧維軍說。
此外,顧維軍認為,隨著醫保控費、直接采購、調整用藥政策及藥品標準和監管政策的進一步提升,輸液產品也將面臨進一步的結構調整,在調整過程中,可能會有一批企業退出市場,越來越多具有融資能力和優質高效生產能力的企業,將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從而使行業迅速走向集中。“比如在美國,一家輸液生產企業就壟斷了全美一半以上的輸液市場;在歐洲,輸液市場基本被三大公司占領。”顧維軍說,“因此,如果企業無法在短時間內引入更多的新產品,就一定要在其他相關方面下功夫,重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形成行業的新常態。”顧維軍說。 以上就是關于“顧維軍: 質量提升是輸液藥企轉型升級“頭等要事””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顧維軍: 質量提升是輸液藥企轉型升級“頭等要事””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