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用肥觀念提高冬棗品質
轉變用肥觀念 提高冬棗品質
轉變用肥觀念 提高冬棗品質
沾化冬棗是山東省沾化縣特有的珍稀果品,沾化冬棗以其營養豐富、口感品質極佳而享譽國內外。沾化冬棗高端產品研究會副會長姜玉祥介紹說,目前,50萬畝沾化冬棗長勢良好,品質上乘,預計今年沾化冬棗總產將達7億斤。相比往年產量有所提高,價格將小幅下降。但是,當前沾化冬棗產業發展中的一些問題還需要繼續解決,需引起棗農的注意。 一是重氮磷、輕鉀肥。當地農民種棗的施肥習慣通常是二銨加尿素,不注重施用鉀肥。而鉀是冬棗高產優質所必需的營養元素,與冬棗的抗病性和果品質量關系密切。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有機質含量不足。導致冬棗產量雖然連年增加,但是品質卻逐年下降。這跟當前老百姓的施肥觀念有直接的關系。要想解決這種施肥方式,首先棗農要從觀念上改變,觀念不轉變,增效就有限;思想不解放,永遠跟不上。 二是還存在著激素保果的現象,輕視利用優質葉面肥進行調控。 三是近幾年,棗農錯誤地認為越青越耐儲存,“采青”出售和貯藏,致使冬棗總糖量不足10%,影響了冬棗的口味和食用價值,從而對冬棗品牌造成沖擊。 四是無公害生產距離標準化還有一定差距,冬棗大面積栽培后病蟲害十分嚴重,病蟲害防治技術和無公害生產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化肥使用不規范,不能夠平衡施肥。施肥方式應以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為主要方式,有針對性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冬棗水肥管理 冬棗具有萌芽晚、落葉早的特性,一般4月上中旬萌芽,棗頭開始生長。棗頭一次枝速長期在5月中旬到6月下旬,7月下旬基本停止生長,生長期為天。在萌芽后,棗股頂端主芽生長mm后停止生長,其上副芽萌發形成棗吊。棗吊開始長得慢,5月中旬生長達到高峰,開花后生長減緩,到6月中下旬停止生長,葉片棗吊生長期為天。10月中下旬開始落葉,落葉后,棗吊也隨之脫落。 定植前將土地整平,栽植后中耕松土,進行全園覆草,覆蓋20厘米厚的麥草,保持土壤濕度,調節土壤溫度。 施肥。每年采收后開溝施入基肥,每畝施有機肥公斤,像天脊集團生產的硝酸磷型復合肥就可以滿足冬棗所需的養分,還可加入多元素果樹專用肥公斤。追肥每年進行三次,4月上旬萌芽前,每株追施尿素0..0公斤或磷酸二氨0..7公斤,或每畝天脊硝酸磷型80斤;6月上旬追坐果肥,每株追尿素0..0公斤或每畝天脊()復合肥兩袋;8月上旬追果實膨大肥,每畝追天脊()高氮高鉀復合肥兩袋,追肥可采用多穴或開溝施入,深度厘米,施肥量按樹體大小和結果多少而定,天脊復合肥也可采用撒施的辦法,節省人力。葉面噴肥,月份,每隔15天左右,噴一次0..4%尿素或光和微肥,6月上中旬開花坐果期各噴一次0.3%尿素和0.2%硼砂混合液,月份噴0.3%磷酸二氫鉀次。棗果采收后立即噴一次0.%尿素,能有效的延緩葉片衰老,提高光合能力,有利于營養積累,這時候最好施用天脊()復合肥以達到養根的目的。 灌水與排水。全年要抓住三次關鍵水,即萌芽水,花前水、幼果膨大水,以澆透為宜。雨季積水時,急時排水防澇。 整形修剪 冬棗枝芽特點。冬棗樹有主芽、副芽、不定芽三種。主芽位于發育枝(棗頭)頂端和側生葉腋中,以及結果母枝(棗股)頂端發育枝頂端的主芽,生命活力比較旺盛。副芽位于主芽的側上方。著生育發育枝中上部的副芽萌發生成結果基枝(二次枝),著生育發育枝下部或結果基枝、結果母枝上的副芽萌發抽生結果枝(棗吊)。不定芽:即萌發的部位和時間不確定,一般在主干,主枝的機械傷口處,由射線薄壁細胞發育而成,它可萌發成新的棗頭。不定芽在更新修剪中起著重要作用。冬棗主芽的作用就是萌發棗頭,形成樹體骨架或結果枝組。整形修剪就是刺激主芽萌發,培養成骨干枝和結果枝組。 幼樹整形。冬棗樹是強喜光樹種,幼樹整形修剪應根據不同的密度,采用不同的樹形。每667平方米栽植55株左右的采用小冠疏層。
腰疼后背疼是什么原因流感都是外感熱病嗎消腫止痛的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