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到的美味
2017年即將過去,我將一年所做的面食來了個大盤點,下面有九款家常面食,在以大米為主食的南方飲食習慣中,適時做點面食,餐桌上的美味更加豐富多彩!
歲月悠悠流逝,面面俱到的美味留痕。
一. 棗花饅頭
用家釀米酒發(fā)面,即興揑了一堆棗花饅頭!揉進一小塊黃油,撒上一把白糖,蒸出來香噴噴,甜滋滋的??
花團錦簇!
蒸好了!三三兩兩,霧里看花。
二. 雞蛋韮菜盒子
三. 菠菜面條、餃子。
食材:菠菜一把、雞蛋一個、牛油一小塊、面粉適量。
首先將菠菜用粉碎機打成汁備用。
揉面:面粉中加入雞蛋一個,黃油一塊(豬油也行)用菠菜汁調(diào)合,面分二份,做面條的揉干些,餃子皮揉軟些。
撖皮
菠菜面條切好了,綠絲成縷,色澤清新。
青菜肉餡餃子等待下鍋!
第一次試做,非常成功!好吃得停不下筷子!
四 .山西燜面
食材:一斤面條、一斤半四季豆切絲。
食材:肉絲、香蔥、生姜、蒜頭。
面條蒸十分鐘后加油拌勻,以免粘連。
油鍋翻炒四季豆,隨后加入炒好的肉絲、蒜末、鹽、雞精、胡椒調(diào)味。
加水適量,以淹沒菜為標準,加入面條。
蓋好鍋蓋,大火燜十五分鐘,撒上蔥花即可。
上桌了!主食菜肴合二為一,簡單方便。肉的鮮味,四季豆的清香,燜在面里,味美爽口,來一碟糖醋泡蒜瓣兒,山西人的口味都在這里了!
五.糯米南瓜餅
南瓜泥中摻雜少量糯米粉,加醇母、黃油一塊揉合均勻成團后,靜置一個鐘頭待其發(fā)醇后,加入適量醎,制成餅狀,燒油鍋炸至金黃色即可。
口感細膩柔軟,香甜可口,一款很不錯的美食。
六.中式披薩餅
食材:洋蔥頭、培根、小蔥切碎備用。
面粉發(fā)酵后加入適量醎,如果醎放得合適,面不粘手且居有彈性!
在撖好的面皮上撒一層均勻的鹽,塗上一層厚厚的黃油
撒上洋蔥和培根。
卷好后切成條狀,盤成團。
高壓鍋內(nèi)放抹一層黃油,置披薩餅于內(nèi)后放上伐,冒氣后關(guān)火、取閥!放氣后翻面,再燜到冒氣后取閥即可。
上桌了!熱乎乎的松軟可口、香氣撲鼻,味道超過“必勝客”哦????
七.意大利通心面
取通心粉適量。
準備奶酪一袋。
西紅柿三個。
西紅柿切塊放入鍋內(nèi),隨后加入切丁的肉丸(忘了拍照)熬成糊狀后起鍋。
煮熟的通心粉澆上番茄汁即可。有異國風情的美食哦!
八.千層蔥油餅
以下有二種攤餅方法
1?? 烤箱做蔥油餅
合面時加黃油一塊。
面合軟些,撖皮后撒上一層薄薄的鹽、抹一層厚厚的牛油,撒上蔥花,卷起揑成團,撖成烤盤大小形狀,放入烤箱,溫度調(diào)節(jié)25度,烘烤10鐘翻面,再烘烤十分鐘即可。
烤前烤后對比。
切片裝盤。
2?? 高壓鍋煎蔥油餅
蔥油餅放入高壓鍋內(nèi),蓋好閥。冒氣后揭開翻面,再冒氣后即可(如上圖)
外酥里嫩,蔥香撲鼻!
九.白菜豬肉餡餅
清水合面,揉成團后煬半個小時,這段時間水與面浸潤結(jié)合,互相滲透,再揉面時會非常省力。
面餅是豬肉白菜餡,餅做好后,上面撒上一層芝麻。
電餅檔里放少許油,放豬油味道會更香!放入菜餅,蓋好鍋蓋煎至金黃色,翻面再煎,一陣香味撲鼻,成了!
這款家常主食,也是簡單易做的美味,晚餐配小米粥,爽口舒服,家的味道都在里面。
下面的隨筆,記述了我學做面食的往事記憶,文章將近一千字,不想看的美友可忽略而過。
孫媽媽
我做面食是跟孫媽媽學的。她是山西人,齊耳短發(fā),左邊一縷總是夾在耳邊,滿口的牙都掉光了,只有一對牙齒在她抿嘴的時候露出一點白。她是解放腳,就是裹過又放開的腳 。五十年代初,孫媽媽隨南下的丈夫到了江城武漢,她沒有生育過,也沒有工作。聽大人說孫伯伯是大!具體多大?我到現(xiàn)在還沒搞清楚。孫伯伯有個兒子,大我們很多,所以接觸少。
我們同住一層樓,因為原來是單身宿舍,所以各家都在走廊上做飯,家家都沒有隱私。
孫媽媽能把面團做成各種小動物:她輕輕揉一下,揉成個圓形 ,拿剪兩邊一挑,一只長耳朵的兔子變成了,兩粒小紅豆做眼睛,更是形神兼?zhèn)洌凰粫喊衙娲瓿砷L條,挽個結(jié),穿出來的兩頭,一頭揑成腦袋,一頭按成尾巴,用刀刻化幾下,翅膀、尾巴的羽毛形成了,這次是黑豆做眼睛,做的是只臥著的抽像派鴿子;她做剌猬,手里的剪刀飛快地在面團上挑著,這次是綠豆做眼睛。她像變魔法一樣的吸引著我們!
那是文革時期,學校停了課,我在家無所事事,孫手藝吸引著我天天去她家玩。她撖面條的撲粉是用淀粉,把淀粉包在紗布里,一邊撖,一邊往面皮上抹,面條切得細而均勻,放二天都不沾連,面湯清清爽爽!面條撖好后,放在面板上碼好,等孫伯伯回來下鍋。孫媽媽還會做"貓耳朵"“麥餃子""抻面”等等。
孫媽媽跟鄰居相處很好,從未跟誰紅過臉,也很少大聲說活。
有一回,孫伯伯喝了酒在家生氣!我問孫媽媽為什么?她說孫伯伯說這樓上樓下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叫我孫媽媽,這算什么輩份啊?當時我很不自在!孫媽媽大概看出了我的尷尬說:不理他,隨便怎么叫都行!后來這棟樓做了招待所,我們都搬走了,沒幾年就聽說孫媽媽死了!她才五十多歲,走得太突然了。
孟母三遷的故事還是很有道理的。我這個南方人,面食做得比北方人毫不遜色!這得感謝孫媽媽。
2017年11月11日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