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優化提升杭州市構建現代化城鄉社區治理
創新 優化 提升 杭州市構建現代化城鄉社區治理體系
莫文麗
中共中央、國務院不久前下發的《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新標準,為首創新形勢下城鄉社區治理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守。浙江省杭州市依照習近平總書記“重在解決問題,重在取得實效”的要求
,緊緊圍繞“全國領先、全省示范”目標,問診把脈立方向,攻堅克難補短板,凝心聚力求突破,構成了治理體系不斷改革創新、治理服務不斷優化升級、治理水平不斷完善提升的社區治理格局。深學習 強計劃
為推動城鄉社區治理“明方向”
以學促干,增強發展動力。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意見》的貫徹實施,緊抓今年全市村社組織換屆契機,在全市掀起了《意見》學習貫徹熱潮。截至目前,市級層面舉行了4期1000名社區(村)書記(主任)示范培訓班;各區、縣(市)完成了1.5萬名新任村(居)“兩委”班子成員的培訓;街道(鄉鎮)對居(村)民代表(小組長)全員培訓。培訓專設《意見》精神解讀,重點宣講《意見》的整體要求、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內容,力求做到文件精神清、創新要求清、工作任務清。
示范帶動,增進全面提升。建立常態化優秀經驗學習推行制度,搭建觀摩會、座談會、交流會等載體,選取國家級和省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國際化社區建設示范點、對口見學示范觀察點等地作經驗交換,發揮典型帶路、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社區治理從“盆景”向“風景”轉變。設立“杭州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論壇”,每季度圍繞老舊型社區治理、撤村建居社區治理等重點、難點工作,采取經驗分享、開放式討論、專家點評等情勢,交流創新理念和優秀經驗,破解治理困難,推動全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工作向縱深發展。
政策引領,優化發展路徑。不斷健全完善社區治理政策體系,以市委、市政府名義相繼出臺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全面提升社區建設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推動農村社區建設、深化和創新城鄉社區協商共治機制等主題的政策文件,打造彰顯杭州特色的國際化社區、田園社區品牌,構建以“四會制度”為基礎的城鄉社區協商共治機制。同時,著力補齊杭州社區治理短板,開展撤村建居社區和社會工作人材隊伍建設調研,計劃出臺撤村建居社區規范化建設及社會工作人材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拓展和創新社區治理路徑。
育人才 激活力
為推動城鄉社區治理“增動力”
深耕人才培養田,厚植能力。該市建立社區專職工作者的招錄、使用、培訓、鼓勵和保障機制,構成了一支年輕化、專業化、高素質的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全市社區專職工作者已達1.18萬人,為城鄉社區治理創新提供了雄厚的智力支持。遵守分層分類的培訓原則,每一年投入150余萬元定期舉行社區工作者繼續教育培訓班、實務高級研修班、“三社聯動”培訓班等7大類培訓班,采取“線上+線下”“理論+實務”的方式授課,內容涵蓋為老服務、行動矯治、糾紛調解、志愿幫扶等內容。堅持靠優學優,不僅展開“本市學”“跨市學”,還每一年選派優秀社區工作者“出境學”,開辟視野,提升水平。建立社會工作信息,承載學習交換、資源共享、培訓教育的服務功能,并要求全市持證社區工作者實名注冊,加強服務履歷、繼續教育、服務能力等情況的動態監管。
拓寬人材發展路,激發活力。不斷優化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待遇,推行社工績效工資改革,破除社工“大鍋飯”制度,實行多勞多得、獎優罰劣,進一步激發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大社區領軍人才選拔力度,首次在全市選拔產生61名社區工作領軍人才,并建立領軍人才專項培訓制度,組織社區領軍人才赴深圳等先進地區學習,加快其向社工督導角色轉變。鼓勵支持社區工作者積極報考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加快向社會工作者的轉型升級,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8307人通過考試,約占全省總數的37%,其中,社區工作者持證人數為6633人,占比為79.85%。
搭建能力施展臺,釋放潛能。推動社區建立特色社會工作室、“全能社工”“項目社工”制度,展開優秀社會工作案例評審、“最美社工”推薦評選活動、國際社工日宣傳活動、社區工作者(社工)節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激起社工活力,宏揚新時期社工精神。加大社工人才培養資金扶持力度,每一年開展公益創投活動,支持專業社工人材以項目化情勢開展扶幼助殘、志愿互助、文體教育、便民生活等多元化社區服務,不斷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精細化的服務需求。2016年,市本級公益創投投入到達1500萬元。
補短板 謀創新
為推動城鄉社區治理“尋突破”
找準改革穴位,創新社區治理體制。針對當前社區治理主體職責不清、居民自治活力不足、社會氣力參與不足等問題,杭州市從體制機制破題,主動作為、改革創新,通過營建“小營紅巷”“左鄰右舍”“湖濱家園”“潮鄰益家”等廣受居民歡迎的社區公共空間,拓展社會資金、社會資源、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服務的渠道;通過探索上城區清波街道“五部一中心”、江干區四季青街道“中心化運行、扁平化管理”改革,推動街道管理體制由垂直化走向扁平化,進一步發揮街道在基層治理和服務中的主體作用;通過推廣社區居委會本土化建設和居民自治公約體系,暢通居民自治路徑,加強居民的“家園意識”和“共同體意識”,有效激起了基層治理活力。(下轉2版)(上接1版)
聚焦發展動力,構建現代治理體系。杭州市積極創新社區治理載體,推動社區建設國際化,率先在全國發布國際化社區評價和服務指標體系,在推出首批7個國際化示范社區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以國際視野推動社區開放發展。堅持“互聯+”的理念,搭建市級“智慧社區”服務平臺,融入基礎人口數據庫、社區工作電子平臺、社區公共服務資源信息等六大功能板塊,實現“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縱向聯通,增進社區治理服務智慧化。各地積極探索具有本地特點的社區智慧服務,濱江區、江干區貫通多部門信息建立了“電子審批預受理系統”、上城區率先推出了“互聯+社區民生服務”社聯運作平臺、西湖區和拱墅區祥符街道阮家橋社區分別搭建了社區“智連線”平臺和“1598-服務到家”APP平臺,構成了上辦事、居民自治、生活服務等基層智能化運用系統。
破解協商困難,完善基層大眾自治。著眼于協商民主共識度有待增強、整體質量有待提高的現狀,完善協商共治機制,創新協商共治實踐,構成各類協商主體共同協商、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的基層群眾自治局面。上城區上羊市街社區成立多方協商委員會,實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籌、民事民辦、民事民評”“6步工作法”;拱墅區半山街道推出“問題清單”“清單”“辦理清單”“滿意度清單”4張清單,確保程序環環緊扣,進程公然透明;余杭區探索“1+3”基層協商治理模式,明確“誰來議”“議甚么”“怎么議”“規范議”“有效議”,保障了居民大眾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
心慌胸悶
鼻子出血是什么原因
丁桂薏芽健脾凝膠能治腹瀉嗎
肚子疼拉稀
寶寶拉肚子原因
- 賞美文丨周家窗口 作者:余秋雨 誦讀:王卉
- 國家中心城市學校,怎會并未幾畝成熟的麥地?
- 二嫂/Esoteric Grandioso K1X 新款旗艦SACD/CD播放器
- 情是感官折射的感官
- 32歲楊冪,30歲楊穎,36歲王心凌路人照,網友:扎實重要
- 54歲鄭鈞好可怕,與小16歲嬌妻在機場熱吻,剪齊劉海刻意扮嫩
- “不該讓我背鍋?”男生考公政審沒過,抱怨“連坐”不公平
- 戲仿手臂該怎么畫?戲仿手臂簡單畫法
- 可怕!在此之前男同事送她全身鏡,稱有特殊功能!
- 聯交所:鼓勵證券公司積極發揮融資中介職能 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開展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
- 什么持續性?威少清空INS所有動態
- 柳巖與媽媽穿旗袍錄節目!身材高挑妝容顯清純,母女眉眼想像中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