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危害大防治辦法看這里
玉米褐斑病危害大,防治辦法看這里!
玉米褐斑病危害大,防治辦法看這里!
根據今年玉米苗情監測結果,我省玉米6月15日前基本播種完畢,播種期間土壤墑情充足,播種呈現播期集中和較往年早的特點,目前玉米已陸續進入拔節期,苗情好于常年,奠定了玉米豐收的堅實基礎。 但此期也是玉米褐斑病等病害的易感時期,加之主雨帶已北移至淮河以北地區,玉米主產區處于高溫高濕的環境,極易誘發病害發生。 另外,近年玉米秸稈全量還田,田間病原菌基數大,也加重了病害發生的風險,因此,為奪取今年玉米的全面豐收,需加強褐斑病的預防和防治,防患于未然,具體措施如下。 當前玉米種植情況 褐斑病的發生條件 玉米褐斑病的致病菌為玉蜀黍節壺菌,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地或病殘體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氣流傳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適條件萌發產生大量的游動孢子,游動孢子在葉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動,并形成侵染絲,侵害玉米的嫩組織。該菌喜高溫和高濕,休眠孢子囊的萌發需要有水滴條件和23~30℃的氣溫。在7、8月份若溫度高、濕度大,陰雨日較多時,有利于發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塊,葉色發黃、病害發生嚴重;在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玉米健壯,葉色深綠,病害較輕甚至不發病。一般在玉米8~10片葉時易發生病害,玉米12片葉以后一般不會再發生此病害。 褐斑病的癥狀 該病主要發生在玉米葉片、葉鞘及莖稈上,以葉和葉鞘交接處病斑最多。首先在處于頂部的4~8片葉葉片的尖端發生,病斑初為圓形或橢圓形到線形的白色或黃色小斑點,葉肉褪色為紅黃色,許多小斑點通常連接在一起形成橫帶狀大片黃斑;后期病組織逐漸變成褐色或黑褐色,并愈合成大而不規則斑塊,常連片致維管束壞死,造成葉片無法輸送營養而枯死,對產量影響很大。 褐斑病的防治技術 1、提早預防。過去發生褐斑病的田塊,在玉米4~5片葉期,用三唑酮類或戊唑醇等防治真菌藥劑葉面噴霧,可預防玉米褐斑病的發生。 2、及時防治。玉米初發病時立即用三唑酮類或戊唑醇等防治真菌藥劑進行噴灑。根據目前多雨的氣候特點,噴殺菌藥劑應2~3次,間隔7天左右,噴后6小時內如下雨應雨后補噴。 3、及時追肥。在積極防治的同時,對發病的田塊或長勢弱的田塊,及時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或噴施黃腐酸類或美洲星等葉面肥,促進玉米生長,減輕病害損失。
參皇軟膏能用凍瘡嗎丙綸防水卷材連花清瘟顆粒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