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的人口思想有怎樣的歷史意義永恒
新加坡1艘護衛艦+1架運輸機 洪亮吉簡介
洪亮吉,清朝人士,享年63歲,原先的名叫做蓮,也叫做禮吉。有兩字——君直和稚存,號北江,老的時候被稱為更生居士。他是陽湖人,祖宗是安徽的。這是洪亮吉簡介最基礎的部分。
洪亮吉作品
下面是洪亮吉簡介中洪亮吉的生平部分。洪亮吉先祖的老家在安徽,有一個世子入贅到常州,因此之后就定居在江蘇常州了。洪亮吉1746年呱呱墜地,從小只有母親的陪伴,父親早逝。但是洪亮吉讀書很認真,其中特別擅長輿地,得到很多人的賞識。可惜的是,洪亮吉連續幾次參加科舉考試,一次都沒有中。前前后后到了安徽、陜西等地方當官,但是仍然不放棄科舉考試。一直到1790年,洪亮吉44歲的時候才很幸運的中了個進士,因此官職也就不一樣了,晉升到翰林院、充國史館等。
46歲的時候洪亮吉做了鄉試同考官,后來到貴州做事。49歲的時候洪亮吉回到了首都,在上書房做事。52歲的時候洪亮吉上書批評了朝政,朝廷忌諱他,他也識相的以弟弟去世的借口告老還鄉了。53歲的時候被大學士朱圭看中并且錄用,編寫修改《高宗實錄》。也是這一年,又上書朝廷,這一次朝廷憤怒了,本來打算致死罪的,后來還是貶到了新疆伊犁100天,過后回常州老家。63歲時,洪亮吉因病去世。
洪亮吉簡介也包括洪亮吉的在文學方面的成績。洪亮吉寫的作品,一是有性情,二是擅長寫風光,也很擅長寫駢體文。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北江詩話》、《天山歌》等。
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洪亮吉是清朝人,那時的政策是“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育,所以那時的人口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度。雍正年間又實行了“攤丁入廟”的政策,使得人口和納稅不再有聯系,大量的人口征入戶籍,自此以后,人口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難以控制,人口增長的比例之高歷史罕見,這時候洪亮吉的人口思想被提出了。
洪亮吉作品
洪亮吉的人口思想主要內容是他在《寓言》一書中的“治平篇”和“生計篇”中提出了一套最符合當時封建社會的人口絕對過剩理論。他認為,人口增長的過快,但是相應的土地房屋和資源等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提高,那就會是一個巨大的災難,現如今也證實了資源的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人口的增長速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下降。洪亮吉的人口思想還提出人口的增長將會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因為通貨膨脹,一個勤奮工作的人也有可能會無法維持生計,而一戶人的子女眾多,也帶來了更多的家庭矛盾。
洪亮吉的人口思想當中也提出了如何控制人口,他認為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自然方面,二是人為方面。自然的天災人禍必然導致人口的下降,但是下降的人口少之又少,這樣就需要國家調控,開墾荒地,轉移勞動力,減少稅收,盡量減輕人們的壓力,來達到控制人口的效果。
洪亮吉生活的時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一個特殊時期,在那個時候他能夠敏銳地洞察到人口的增長所帶來的影響,并且從多方面加以分析,這套理論也在指引著當今的社會發展。
洪亮吉故居
清朝著名學者洪亮吉在常州有一套房,是在37歲的時候由畢沅贈送的。洪亮吉在1783年的農歷十月初三搬到了那里住。這套房就是現在的洪亮吉故居。洪亮吉故居的位置在江蘇省,具體地址是常州市天寧區延陵東路西獅子巷口。
洪亮吉故居
1800年的時候,洪亮吉因為正直、口無遮掩不小心批評了一下朝政,就被貶到新疆伊犁去充軍,不過只去了100天左右。后來回到常州,一直在那里生活了10年那么久,在那里寫了《天山客話》、《外家紀聞》等有名的作品。1803年,洪亮吉在畢沅送的那套房子里自己建了更生齋、曙華臺,又在西邊的小花園里做個放有假山的小泉眼,是當時有名的“疊石神手”戈裕良做的。在此之后,又在家里寫了《乾隆府廳州縣圖志》,一共有50卷。1809年5月12日,洪亮吉因為日積月累的病而在自己的家里逝世。
1987年,因為常州市的城市規劃涉及到洪亮吉故居那一片地區,故居里的更生齋、楠木廳等因此被拆。不過并不是再也沒有這個故居了,常州市在附近的東獅子巷另外起了一個洪亮吉紀念館,在常州市二十四中學的旁邊,具體地址是天寧區延陵中路東獅子巷20號。是年12月26日,洪亮吉故居被列為常州市第2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的最后一天,戲劇家洪深——洪亮吉六世孫誕生100周年的時候開始了對外開放,館內有兩者一生的記事、他們的作品以及他們用過的東西。
西寧哪家白癜風醫院成都治男科哪家醫院好本溪哪里有白癜風醫院杭州治療包皮包莖醫院石家莊治療婦科炎癥
成都看不孕不育專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