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紀壇醫院力圖打造首都腫瘤“第三極”
在北京地區,腫瘤治療方面以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即俗稱的“東腫瘤”和“西腫瘤”兩家醫院一統天下。然而這一局面或將被打破。
10月16日上午,首都國際癌癥論壇(2015)暨北京世紀壇醫院建院百年學術活動如期舉行。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呂兆豐高調致辭,“我們鼓勵(世紀壇醫院)去建設腫瘤第三極”。
北京世紀壇醫院力圖打造首都腫瘤“第三極”(圖為論壇現場)
腫瘤"第三極"雛形始于2004年
事實上,作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首都醫科大學腫瘤醫學院,北京世紀壇醫院在“腫瘤第三極”這一目標上早有布局。
鳳凰健康了解到,這個“腫瘤第三極”計劃早在2004年就已經有了初步規劃。
公開的資料顯示,北京世紀壇醫院于1915年建院,至今已經100年。在成為市屬醫院之前,一直是成為鐵道部直屬醫院。從70年代開始,就一直是全國鐵路的腫瘤中心,在腫瘤診療方面有較好的基礎。
北京世紀壇醫院院長徐建立也表示,從2004年,醫院正式移交給北京市,并成為北京市屬醫院時,“醫院就重新有一個定位,就是要建設以腫瘤為特色的‘大專科、強綜合’學院型品牌醫院。”
將腫瘤作為醫院品牌特色這一做法并非沒有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2030年最常見死因預測報告稱:在未來一百年里,癌癥將繼續位居人類“奪命殺手榜”首位。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腫瘤患者300多萬,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癌癥,5人死于癌癥。腫瘤疾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在徐建立看來,“北京收治腫瘤的醫院,只有兩家專科腫瘤醫院,遠遠不能滿足這個需要。”
人才引進與人才激勵機制并進
目標的制定,需要人才與平臺的支持。
圍繞著腫瘤學科建設,醫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引入高層次領軍人才以及加快自身人才培養。鳳凰健康了解到,僅僅兩年時間,世紀壇醫院就引入了7個科主任級專家,以普外一科主任彭吉潤主任為例,他原本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外科主任,是肝膽外科領域的知名專家。在來了世紀壇之后,除了持續臨床研究以外,還聯系全國200多位醫生,共同編譯了外科學教科書經典著作《克氏外科學》,為我國外科學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同時,醫院并不吝惜提供國外學習交流的機會,“每年我們要選派20人左右出國學習培訓。”徐建立院長說道。
另外,人才激勵機制也是北京世紀壇吸引廣大人才進入的原因,“我們醫院評選院內的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有一些激勵政策,無論是在科研經費的投入及津貼補助,在出國學習的基本上都有相當的前景,同時對這些人才每年進行考核”。
“第三極”還要打造新的腫瘤治療理念
人才的引入,硬件配備也在不斷進步。
從媒體報道中可以了解到,世紀壇醫院參照國際著名腫瘤中心的構架及模式,依托綜合醫院發展組建了腫瘤中心,該中心包括腫瘤內科、腫瘤外科、腫瘤放療科、腫瘤介入科、乳腺腫瘤科、腫瘤研究室、腫瘤免疫治療中心、腫瘤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等。其中,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心于2015年成為了北京市的腫瘤免疫治療國際合作基地。
而大力推進的多學科會診模式(MDT)也讓世紀壇醫院在北京市屬醫院中嶄露頭角。北京世紀壇醫院腫瘤中心主任任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開展MDT一方面是在省錢的基礎上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另一方面是使患者受益。
這種治療理念與2015首都國際癌癥論壇的主題“加強患者整體治療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不謀而合。
呂兆豐校長在開場致辭中也提及,目前的腫瘤治療中,不能因為是腫瘤患者,所以醫生就抱著要“把腫瘤患者治到死”的心態。他表示,“加強患者整體治療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論壇主題,也將是整個腫瘤癌癥治療領域的核心治療理念。
一流專家的不斷引入,學科建設的不斷推進,新型治療理念的推陳出新,讓世紀壇醫院在腫瘤研究領域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對于世紀壇來說,打造首都腫瘤“第三極”只是時間問題。也許,如何讓更多的腫瘤患者能從中獲益才是他們需要思考的終極問題。 以上就是關于“北京世紀壇醫院力圖打造首都腫瘤“第三極””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北京世紀壇醫院力圖打造首都腫瘤“第三極””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