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忠告看中醫也分病不要病急亂投醫
本文導讀:生活中一得了病,打擊就開始犯難了,到底是去看西醫好呢,還是看中醫好呢?其實中醫和西醫殊途同歸,目的都是治療疾病。如果把疾病比作一棵 生活中一得了病,打擊就開始犯難了,到底是去看西醫好呢,還是看中醫好呢?其實中醫和西醫殊途同歸,目的都是治療疾病。如果把疾病比作一棵大樹,那么西醫重點觀察的是樹木本身的變化,而中醫則是觀察的大樹所處的周邊環境,重視的是動態平衡。所以中西醫各有所長,輕易否定任何一方都不科學。
中醫看慢病——
今天小巫就給您解答一下哪些病適合看中醫,并總結出中醫在應對一些慢病上的看家本領。
1.呼吸系統疾病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感冒了不用治,治和不治都是七天痊愈”。之所以很多醫生這么說,是因為西醫對治療感冒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手段。如果是細菌造成的,可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就靠等待了。但如果用中藥辨證治療,可能一兩天就會痊愈。 另外,咳嗽、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疾病也適合中醫治療,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2.過敏性疾病
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一般屬于免疫功能紊亂。由于免疫系統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用西藥很難找到針對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藥后容易反復。
而中醫是跳出局部從整體來調節,認為過敏是由于正氣相對不足,邪
.脾胃病
如慢性胃炎、腹脹便溏等,一般病程較長,機理比較復雜。西藥多為單成分,不如中藥個體化治療(一人一方)更容易貼近病情。
中醫認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藥幫助調節脾胃升降,必要時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調節消化系統疾病。
氣入侵造成的,治療無非是輔助正氣,排出邪氣,簡單治療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4.婦科疾病
婦科疾病常屬于激素分泌紊亂,如果單純調節某種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劑量,還容易引發體內一系列激素變化。 中醫從整體調節婦科也是一門強項。中醫認為,婦科疾病大多是體內有瘀滯或血虛,采取疏肝補腎、養血活血等方法治療,效果很好。
5.非器質性疾病
有些人平時容易出現疲勞乏力、精力不足、頭暈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煩躁等癥狀,雖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經西醫化驗、拍片檢查卻發現不了明顯的器質性異常,這些也是中醫擅長的領域,可以針對這些癥狀選藥,做到提早治療,防止病情加重。
6.復雜慢性病
如慢性腎炎、風濕病、中風后遺癥、腫瘤等,西醫可能會采取激素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中醫通過辨證選方,喝湯藥或扎針灸,效果不錯,對肝腎功能的損害也小,腫瘤患者配合內服中藥還可以緩解化療的毒副作用。
中醫看急癥——
提到急癥,很多人會先想到看西醫,潛意識覺得中醫就是個“慢郎中”,事實上中醫在看急癥上也有自己的看家本領。
1.發熱
由病毒、細菌感染所致的急性發熱,中醫稱為“外感高熱”??筛鶕Y狀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黃湯,出汗后可退熱。
姚衛海建議,家里可以備些中成藥,如蓮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雙黃連口服液等,對肺炎、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等引起的發熱具有較好的療效。
如果體溫持續增高(超過 8攝氏度,或體溫低于 8攝氏度但持續6天以上),則不宜繼續自行用藥,應及時就醫。
2.眩暈
對于高血壓引起的眩暈,可針灸攢竹穴(眉頭內側邊緣凹陷處)、百會穴(頭頂正中央)與三陰交穴(足內踝尖向上四橫指寬),或遵醫囑服用眩暈寧片。
.膿毒癥
人體對外部感染做出傷害自身組織與器官的反應時,便會引發膿毒癥。
中醫認為“腑氣不通”是膿毒癥的癥狀之一,故以“通腑攻下法”來治療,常用方劑為承氣湯,主要成分有大黃、枳實等,能夠改善腹腔內臟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癥消除,排出細菌和毒素。
此外,“通腑”對動力性腸梗阻也有一定的療效,患者可在醫生排除狹窄、套疊等腸道病變后,選用通腑益氣類湯藥來促進腸動力的恢復。
4.骨折
在戶外出現骨折,也可通過中醫的手段進行應急處理。如果傷口有出血,要先清除可見的污物,再用干凈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壓包扎。
隨后可就地取材,將木板、竹片等粗略加工成長寬適宜的夾板,用繃帶或布條固定骨折部位,能有效防止就醫前骨折部位出現進一步損傷。夾板與皮膚之間最好墊些棉花等柔軟透氣的織物。
還可內服七厘散、云南白藥等中成藥,用以止血和減輕疼痛,同時要盡快送往醫院,交由醫生處理。
5.腸道傳染病
中醫在治療痢疾等腸道傳染病方面也有一定特色。痢疾是由“外感時邪疫毒,內傷飲食不潔”所引起,意思是由于飲食不衛生,吃進了引起痢疾的病原。
中成藥可選擇葛根芩連顆粒、古方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等,都是治療痢疾非常有效的方劑。
看中醫前有6個不要
1.不要化妝
“望診”對診斷非常重要,一定要讓中醫師看到你的“本來面目”。
2.不要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藥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變得白膩;楊梅、烏梅等,容易使舌苔變黑;咖啡、橘子以及維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變黃;就診前剛喝熱飲,可使舌質變紅。
.不要使用或食用氣味濃烈的東西
不要使用氣味濃烈的香水或護膚品;不要吃氣味濃烈的食物,如蔥、蒜等,以免影響聞診的準確性。
4.不做劇烈運動
脈診是中醫診病的重要手段,就診前應盡量保持心情平靜,避免情緒急躁和劇烈運動等因素,對診斷造成影響。
5.不要頻繁更換醫生
很多疾病的治療需要一定時間,而頻繁更換醫生只會造成治療的重復。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療1—2個月后仍無明顯效果,可以考慮另選大夫,但一定要將以往的病歷或處方保存好,以便讓醫生了解您的治療情況。
6.不要沿用過去的處方或別人的處方
有些人認為,這次病好了,可以把方子留著,以備將來癥狀再次出現時使用,或者看到別人跟自己的病情類似,便將別人的處方拿來自己用。這是不正確的。
中醫在診病治病過程中,非常重視個體的體質差異,患病的原因、時間、地點、表現不同,方藥都會不同。除非醫生允許,請不要沿用以前的處方,或他人處方。
以上這些適合去看中醫的疾病以及去看中醫的六個不適宜小巫已經為您都整理出來了,希望能夠幫助您在病痛是有方向的去到醫院看病,免去了在中醫院和西醫院之間的來回盤旋。趕快仔細讀讀上邊這篇文章吧!
什么食物舒筋活血跌打損傷吃什么消腫快
寶寶脾虛吃什么
月經血不暢是什么原因
兒童漢森四磨湯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