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3月6日消息:日前,我市召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暨春季造林綠化動員會,會上印發了《石家莊市2015年春季城鄉造林綠化工作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為進一步改善省會生態環境和大氣環境質量,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助推建設幸福石家莊進程,今年我市綠化工作堅持重點綠化工程建設與全民義務植樹相結合,增林擴綠與管護并重,廣泛開展城鄉大規模造林綠化,增總量、提效果、創收益,構筑起多層次、多樹種、多效益生態綠化格局,把省會建為城在林中、人在綠中的森林城市。
據了解,今年我市農村造林綠化任務包括:完成造林53萬畝,其中:人工造林45萬畝,封山育林8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增加1個百分點,達到37%以上。經濟林總規模達到360萬畝以上,果品產量達到46億斤。城鎮園林綠化任務:新建提升綠地630萬平方米,其中新建綠地470萬平方米。
動員各界群眾參與義務植樹
今春,全市農村綠化將緊密結合我市創建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搞好環城生態防護林帶建設,滹沱河百里風光帶和生態防護林帶建設,平原生態防護網建設,太行山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林果產業發展及生態休閑文化板塊建設,鄉鎮村人居森林建設等生態綠化工程。
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以義務植樹月為契機,廣泛動員機關事業單位、駐軍、大中專院校、工商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全面投入到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中。結合綠色石家莊攻堅工程,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推動義務植樹活動向更廣、更深發展,通過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帶動全市迅速掀起造林綠化高潮,2015年完成義務植樹1300萬株。
實施“一山兩庫三河”綠化工程
“一山”即鹿泉區西山區域綠化工程。2015年規劃造林面積1萬畝,其中經濟林0.3萬畝,生態林0.7萬畝,植樹93.5萬株。主要涉及宜安鎮、石井鄉、獲鹿鎮、白鹿泉鄉、上莊鎮、銅冶鎮、上寨鄉及山尹村鎮8個鄉鎮。項目建設以生態林為主兼顧經濟林,在坡度較陡的荒山、荒地營造生態林,在山前坡耕地營造經濟林,力爭做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經濟林樹種以核桃樹為主,生態林樹種以油松、側柏為主。
“兩庫”即省會水源地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周邊生態涵養林綠化工程。主要是在滹沱河上游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周邊營建水源涵養林,確保省會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2015年規劃造林5萬畝,其中崗南水庫周邊造林綠化3萬畝(人工造林2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涉及平山縣、鹿泉區。黃壁莊水庫周邊造林綠化2萬畝(人工造林1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涉及平山縣、鹿泉區和靈壽縣。人工造林以側柏、楊樹、山杏等生態樹種為主,兼顧項目區經濟效益。生態防護林每畝植樹110株,核桃等經濟林樹種每畝植樹55株。封山育林區采取全封全禁,當封育區內原生林木不能達到封育標準時,進行人工補植,補植樹種為刺槐、火炬等喬灌混交林,構建省會市區北部防風固沙綠色屏障。
“三河”即滹沱河、大沙河、磁河兩岸綠化工程。主要是對省會主城區北部的滹沱河、大沙河、磁河實施防沙治沙工程,栽植經濟林或生態防護林為主,打造6萬畝成方連片的生態防護林帶。滹沱河上游段(黃壁莊水庫至中華大街段)兩岸每側各建設以核桃為主的1000米寬經濟林帶,其中正定縣完成經濟林造林4000畝,靈壽縣完成經濟林造林1000畝。栽植以核桃等經濟林樹種為主,每畝植樹55株。大沙河綠化長度29.5公里,涉及行唐、新樂兩縣(市),在行洪治導線外每側各建500米寬綠化林帶,規劃造林4萬畝。磁河(沙東公路即241省道至新樂與無極縣界)綠化長度35.1公里,涉及靈壽縣、行唐縣和新樂市,在行洪治導線外每側各建500米寬綠化林帶,規劃造林面積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