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促會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專業委員會成立
2015年11月5日,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以下簡稱“中國醫促會”)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各地的腫瘤姑息治療與醫學人文學者20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中國醫促會主辦,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國際診療中心·北京新里程腫瘤醫院聯合承辦。會議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褚倩教授主持。中國醫促會秘書長王琪教授到會宣布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并發表講話。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杰軍教授出席了成立大會。
會議由中國醫促會秘書長王琪宣讀了《關于成立中國醫促會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專業委員會的批復》,北京新里程腫瘤醫院領導任奇志女士代表聯合主辦單位向大會致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姑息治療中心主任劉巍教授做了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專業委員會籌備情況匯報。
會議選舉產生了首屆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主任委員, 副主任委員,李萍萍、秦叔逵、王杰軍、于世英當選名譽主任委員,劉巍當選主任委員。唐麗麗等10人當選副主任委員,會議聘任褚倩為分會秘書長。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成立于1987年,是國內衛生系統較早設立的一級專業協會,由衛生部主管、民政部登記注冊、全國從事醫療保健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成立的學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法人社團。經過28年的發展,今天已經成為擁有80多個二級分會,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規模較大的專業醫學團體。幾十年來,中國醫促會以“團結全國醫療保健科技人員和醫療保健企事業單位,弘揚中國傳統和現代醫療保健方法,促進中華民族的寶貴養生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為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已經成為促進發展醫療保健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中國醫促會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專業委員會隸屬中國醫促會,是國家二級學會,分會掛靠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有委員209名,其中常務委員51名。設立顧問委員會,由37名國內外知名姑息治療專家、心理學專家、醫學人文專家組成。
腫瘤姑息治療是臨床腫瘤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門涉及知識面廣、與多學科交叉的獨立學科。中國腫瘤姑息治療專業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經過30余年的發展,腫瘤姑息治療逐漸形成一支跨學科的專業隊伍,以全人,全家,全程,全社區的姑息治療理念,已然成為臨床腫瘤醫師的必修技能。盡管如此,中國的腫瘤姑息治療和人文關懷事業與臨床患者的實際需求還有相當差距,遠落后于歐美國家,因而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和很多的工作要做。而建立和培養腫瘤姑息治療專業人才隊伍,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癌癥姑息治療醫療服務模式,是今后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分會的成立正是恰逢其時。
分會面向全國吸收有志于腫瘤姑息醫學、醫學人文關懷等相關領域的精英專家和學術骨干,致力于探索姑息治療和人文關懷在中國大陸腫瘤人群中的作用以及深入研究中國姑息治療和人文關懷的模式,進一步推進姑息治療和人文關懷學術和實踐上的應用和推廣。
分會將與具有21年歷史,并做出卓越貢獻的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The Committee of Rehabilitation and Palliative Care, China, CHPC)團結協作,在業內前輩和大家、專家的指引下,發揮攜手共進、并肩作戰的精神,共同推進中國腫瘤姑息治療事業的普及和發展,以緩解癌癥患者和家屬的軀體痛苦和心理痛苦,提升生命的意義為己任。
作為我國腫瘤姑息治療領域的新生學術團體,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分會具備三大優勢。
一是具備國際化視野和對外學術交流的優勢。分會從設立之初即邀請來自于美國、加拿大、英國的國際著名姑息治療專家擔任顧問,同時,數十位委員有歐美國家留學或進修的經歷,分會除了定期舉行國際姑息醫學進展趨勢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以外,還將與歐洲姑息學會、北美姑息學會等學術組織聯合開展臨床研究。
二是具備年輕而有活力的學術團體。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分會吸納的委員以在腫瘤姑息治療和醫學人文領域一線工作的中青年醫生、護師、社工、學者為主,平均約42歲,委員們都有著積極上進、渴望團結協作,傳承和弘揚醫學人文精神,推廣腫瘤姑息與支持治療理念,構建腫瘤姑息治療和人文關懷培訓平臺和體系,加快專業隊伍的培養,開展多中心的腫瘤姑息治療臨床研究,
三是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分會吸納了數十位醫學人文學者、社工學者與專家參與,他們的工作和研究重點針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社會、心理學的扶持,因此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分會從創立之初完善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務體系和機制,加強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將姑息寧養治療的理念引入社區和家庭也是首當其沖的任務。
秉承中國醫促會管理的有關規定,中國醫促會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分會將積極發展會員,組織學術活動,促進學科發展,推動自主創新。編輯出版本專業的期刊雜志、科技著作和科普讀物,協助總會刊物征集、審定有關專業稿件、承接信息、網絡工作,發揮學術指導作用。組織本專業繼續教育,開展技術培訓,推廣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發現、推薦、培養本專業優先中青年人才,反映醫療科技人員的意見、要求和建議。開展本專業的科技協作與臨床研究。逐步與國際先進的姑息治療理念和模式接軌,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能夠滿足廣大腫瘤患者和家屬需求的腫瘤姑息治療道路,彰顯永恒的醫學人文之光。
2015年11月5日成立大會結束后,2015年11月6日舉行了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分會第一屆學術會議,大會舉辦了四場主題報告,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長征醫院王杰軍教授:《任重道遠的中國姑息治療》臺灣社會心理腫瘤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馬偕紀念醫院方俊凱教授:《High Quality of End-of-life Care》(高品質的臨終照顧),加拿大瑪嘉烈公主癌癥中心GARY RODIN教授:《Empathy and Sympathy in Cancer Care》(腫瘤照顧中的共情與同情),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王一方教授:《信仰療法的哲思》。 以上就是關于“中國醫促會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專業委員會成立”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中國醫促會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專業委員會成立”內容,謝謝!
- 母子聯盟—爆洪欣兒子裁合照,搜集張丹峰不忠誠證據
- 《爸哪》萌娃身高猛長,何潤東兒子12歲近1米7,王詩齡高又壯
- 第九屆烏鎮戲劇節定檔11月初舉行,青年競演、古鎮嘉年華報名啟動
- CWNS0.7-85/60-QY改型1噸
- 她被稱作“最美死刑犯”,槍斃時僅20歲,臨死提出一請求令人同情
- 烏克蘭女孩安娜:嫁給大12歲河南小伙,婚后來時農村稱:生活很幸福
- 為什么現在親戚朋友都不愿在你緊迫時借給你錢?原因就是這3點!
- 福建寧德增添本土“0+6” 連續4天未發現社區陽性樣本
- 生態環境部公開第二批突出生態環境疑慮
- 熬豬油時,多加5樣,掌握3個技巧,又白又香不想腥味,吃1年也不壞
- 外科普小常識——不容忽視的鼻部癤腫
- 職業社會化,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