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響應“一帶一路”加強國際交流為愛高歌
林憶蓮
隨著“兩會”正式啟帷,湖南廣播電視臺所屬各媒體,包括湖南衛視、湖南廣播傳媒中心、湖南經視頻道、湖南都市頻道、芒果TV等集結發力,兩會宣傳報道全面升溫,以評論、連線直播、會內會外結合等多種形式創新兩會報道,講好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傳遞好中央精神。除了在新聞報道上為兩會保駕護航之外,湖南衛視旗下各品牌綜藝節目也積極配合聯動,擔負主流媒體的職責,在熒屏傳遞社會正能量。湖南衛視2017年第一季度音樂節目《歌手》,以音樂交流為出發點、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以“一帶一路”加強國際交流、以民族音樂彰顯文化自信、以公益善行承擔社會責任,發揮主流電視媒體的責任和擔當。
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政策號召
堅持中外音樂交流互鑒、開放包容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政策號召,湖南衛視邀請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哈薩克斯坦的歌手迪瑪希,作為首發陣容登上《歌手》舞臺。天才少年迪瑪希,首次在中國電視節目中發聲便一鳴驚人,收獲了無數掌聲與喝彩。《歌手》牽手迪瑪希,不僅為觀眾帶來了震撼人心的表演,同時也為中哈兩國在音樂文化領域的學習與交流提供了平臺,引發了中哈兩國高度關注。哈薩克斯坦文化和體育部部長,阿熱斯坦別克·穆哈梅迪吾勒表示,《歌手》是一場高水準的國際性比賽,中國對于迪瑪希的重視無疑對兩國關系產生積極影響。”
在全國“兩會”開幕前幾日,人民日報發文《獨家專訪迪瑪希:放聲歌唱,就是你的少年模樣》,高度肯定了迪瑪希和《歌手》對促進“中哈”音樂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貢獻,文中稱“迪瑪希在《歌手》舞臺的表演讓大家看到了哈薩克斯坦音樂與中國音樂之間的碰撞”。而迪瑪希本人也表示:“兩個國家的音樂之間有一些是可以銜接的,也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地方。可以說,哈薩克斯坦音樂和中國音樂都是在一個很高的水平。”此外,迪瑪希還受到“體驗中國”項目組委會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邀請,成為“體驗中國”活動的首位體驗大使,以他獨特的視角發現他眼中的中國之美,用世界語言講述他的中國故事,身體力行進一步的促進了中哈兩國的友好交流,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湖南衛視《歌手》這檔節目對于社會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建設“一帶一路”,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 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湖南衛視《歌手》作為世界友人了解中國音樂的窗口,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敞開大門與國外優秀音樂人切磋交流,通過音樂文化進行對話交流,體現了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時代性成果,具有標志性意義。
積極推廣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
以情懷訴說中國故事 傳播中國聲音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需要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湖南衛視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在節目中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
從前四季《我是歌手》(觀看)到今年的《歌手》,節目一直致力于以弘揚、推廣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挖掘民族音樂瑰寶,在音樂的競技場打出一張“文化牌”,無處不在彰顯中國的文化自信。《我是歌手》兩屆歌王韓紅、韓磊不僅演唱了《掀起你的蓋頭來》、《莫尼山》、《鴻雁》等少數民族歌曲,還在演唱中加入了蘆笙、嗩吶、葫蘆絲 、編鐘、磬、云鑼等多種民族樂器,大力推廣民族音樂;到了第四季《我是歌手》,出現在首發陣容的HAYA樂團,堅持傳承和展現蒙古族的特色民族音樂,讓觀眾領會到民族音樂的精髓。如今全新出發的《歌手》,同樣承擔著傳播傳統民族文化的責任,在第七期競演中,為了將民族音樂的魅力完美呈現在觀眾面前,林志炫特意請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笙的制作與演奏技藝傳承人吳彤先生,加入笙的演奏為《御龍銘千古》這首歌注入新的靈魂,以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打造了一場高品質、純手工的音樂盛宴。對于傳統民族樂器——笙的加入,林志炫表示,自己除了想要為歌曲“加料”使之觀感更豐富外,其實也想借此即呼吁大家重視民族音樂:“我想要在歌曲里面融入一些很重要而且值得被聽到的樂器,將這些聲音唱給90后、還有00后的朋友聽,讓好的事物、好聽的聲音永遠流行。”
《歌手》以包容開放的態度傳承發揚民族音樂,熏陶人們日益堅定的“文化自信”。除此之外,《歌手》也以獨樹一幟的情懷來講好中國故事。前不久霸屏朋友圈的趙雷,就是將人文情懷融進傳統文化的典范。節目播出后,人民日報發微博點贊趙雷:“一段民謠里質樸的故事,唱進了許多人心里。”隨后,新華網也發文對趙雷的音樂以及表演做出了高度評價:“成功的藝術作品往往都源自對人們情感的升華,對于成都而言,它更多的意義在于實現了用音樂與世界的對話。”
公益善行貫穿始終
踐行社會責任“為愛高歌”
綜藝節目作為深受觀眾喜愛的大眾藝術,除了打造其樂融融的“客廳文化”外,更要發揮“人心建設”的積極力量,以自身行動去輻射社會大眾,傳遞正能量。“兩會”期間,湖南衛視《歌手》進一步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積極參與踐行公益事業,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在第五期節目中,林憶蓮用一首《克卜勒》呼吁全社會關注特殊兒童,她不僅邀請了來自湖南常德的一位失聰女孩與她一起登臺表演,在歌曲中設計了一段感人的手語表演,還特意奔赴聾啞兒童學校探望孩子們,令無數觀眾動容。林憶蓮表示“我希望透過這次演出,能讓更多的人愿意幫助這些小朋友,我想在我的能力范圍內為社會多做一點事情。”
事實上,對于公益事業的支持,《歌手》從未停止努力。早在4年前,《歌手》團隊聯手芒果V基金籌劃并啟動了了《我是歌手》“音樂教室”這個公益項目,幫助偏遠地區的孩子們開闊視野,激發音樂興趣,享受音樂的快樂,獲得更多積極向上的精神能量。四年來這個公益項目在全國貧困地區捐建了15間音樂教室,為孩子們提供樂器及電腦、圖書、多媒體設備。《我是歌手》第四季的歌手張信哲,聯合芒果V基金發起“甘蔗音樂計劃”,并將自己的酬勞捐獻出來,資助偏遠地區愛音樂的孩子們完成夢想。此外、尚雯婕、鄧紫棋、金志文、王晰等一批歌手也積極投入到《我是歌手》“音樂教室”公益項目中,親自到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學校為孩子們教授音樂課。《歌手》利用自身號召力與影響力將公益融入到節目中,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腦”的效果,既傳播了社會正能量,同時也踐行了主流媒體所肩負的社會責任。
全國“兩會”正在進行,湖南衛視《歌手》在倡導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同時,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推動中外音樂文化交流互鑒為己任,繼續弘揚社會正能量、積極響應國家“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的號召,彰顯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影響力和傳播力,時刻不忘充分履行湖南衛視作為主流電視媒體的社會責任,用“意義”賦予“音樂”更多的價值和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