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匠心》再現黃飛鴻獅王風采 張國立扎獅頭輕傷不下火線
23年前,徐克電影《黃飛鴻之獅王爭霸》風靡一時,片中舞動的獅頭威武華麗,讓“南派醒獅”一炮而紅。很多觀眾也許不知道,廣東醒獅中的“獅頭”早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本周北京衛視“兩代匠心文化體驗類節目”《非凡匠心》中,匠心體驗引領者張國立帶著自己的好友——裘派京劇藝術嫡傳人裘繼戎來到佛山。張國立師承黎家獅,潛心學扎獅頭;裘繼戎拜師比麟堂,挑戰高難度梅花樁,兩人一路拜師學藝坎坷不斷,最終練就鐵血傲骨,以身追尋南派醒獅文化。張國立感嘆:“扎獅頭是錄制《非凡匠心》以來遇到的最難的一次學藝。”
“皇上”遇刺,張國立手扎倒刺疼痛大叫
“裘派京劇傳人”裘繼戎挑戰高難度梅花樁
裘繼戎比麟堂學舞獅,累倒在地
裘繼戎梅花樁上變大圣騰空遠眺
黃飛鴻故里尋東方獅王 七日之約致敬經典
徐克于1993年拍攝的《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堪稱經典,開場便是一只靈動獅頭的大特寫,壓軸的各式舞獅設計更是多彩多姿,以恢弘的大場面舞獅賦予了“黃飛鴻”系列電影新的面貌。而電影里的這只獅頭正是出自佛山的黎家獅。難怪一走進黎家大院,看著院里擺放的各式獅頭,張國立和裘繼戎就大喊眼熟。如今已經71歲高齡、黎家獅第五代傳人黎偉老人自豪地向張國立介紹,“黎家”自清代道光年間開業至今已有180多年歷史,也是佛山唯一的五代扎獅、從未間斷的家族。當年徐克導演要求一定要使用真正原汁原味的傳統佛山獅頭,傳統到什么程度?就是這個扎獅的老字號必須是黃飛鴻時代就已經有的。黃飛鴻本人用的是第四代“黎家獅”傳人做的獅頭,電影黃飛鴻用的則是“黎家獅”第五代做的獅頭。面對這樣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張國立當下拜黎偉為師要學做獅頭,而本身就有武功底子的裘繼戎則選擇學習醒獅的基本功,兩人定下佛山的七日之約,七日后在近兩百年歷史的比麟堂用張國立親手制作的獅頭上演一場致敬傳統文化的醒獅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