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小康工程系列報道之4
天祝“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小康工程系列報道之4鞍子山的今夕往昔
一條蜿蜒的山路,一頭通向山溝里百年不變的窮日子,一頭連著移民區里欣欣向榮的新生活。
一條寬闊的柏油路,路北是溝壑間歷經歲月腐蝕的舊村莊,路南是沃野里沐浴燦爛陽光的新家園。
一條斬斷窮根的下山入川之路,不但從根本上解決了大眾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增收難等愁腸事,還讓世代生活在山里的人們在當年下山、次年脫貧、三年致富的康莊大道上高歌前行。
1
春寒料峭時節,一行來到天祝縣下山入川工程9號點松山鎮鞍子山安置點。從周邊土溝村、馬圈村搬遷過來的198戶移民大眾告別過去的苦日子,如今正在這嶄新的環境里,開啟全新的生活,實現著世代以來的夢想。
從土溝村、馬圈村到鞍子山安置點,相隔一條新修的寬闊柏油路。而就是這條路,恰似一條劃時代的分界線,將過去和現在明顯地劃開,一邊是一張發舊泛黃的黑白照片,另一邊則是一幅絢麗多姿的時代畫卷。
走進馬貴良的新家,紅頂白墻的小康房在暖陽下艷麗明亮,封閉式的罩頂、家庭用的小鍋爐讓人一進門就感到了融融暖意。寬敞明亮的新房子里餐廳、客廳、臥室、洗手間功能齊全,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一樣不缺,客廳正中的大茶幾被擦拭得一塵不染。住上現在這樣好的房子,再想想過去山溝溝里的日子,好多時候覺得像在夢里一樣。
馬貴良告知我們,他們原先住的土溝村是窩在窮山旮旯里的一個小村莊。自然環境嚴酷、交通條件不便、住房老舊破落、生活艱辛貧困,這些都是那些年苦日子在他心上留下的深深烙印。農民一輩子就幾件大事,住上新房子是其中重要的一件,我就一直夢想能搬出又老又破的土坯房,住進寬闊明亮的磚瓦房。可是,祖祖輩輩靠天吃飯,遇上好年景能吃飽個肚子,年景不好連養家糊口都成問題,住新房子的夢一直沒條件實現,脫貧致富更無從談起。馬貴良感慨地說:走個縣城,都要在山路上走多半個小時才能到公路邊,再坐上一個多小時的車才能到。現在不但住進了新家,而且新家建在公路邊,出門就坐車,確切很方便!
說起搬遷前后的變化,今年68歲的金子鈺也感觸頗深:山里的日子確切讓人覺得窩囊、憋屈,提不起個勁頭,也沒個奔頭。要說搬出去換個活法,誰不希望,可是出去住哪里、干個啥營生,對我們老一輩人,真是不知道也沒辦法,可以說是不敢想也不敢干。金子鈺由衷地說:特別感謝黨和政府實行的下山入川好政策,給我們創造了這么好的生活環境,還建了大棚,有了脫貧致富的產業,給了我們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沒想到活到老了我還能過上好日子,子孫后代也能過上好日子了。相信以后的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
鞍子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汝云告知,鞍子山村安置點2015年開工建設,建設磚混結構新住宅300套,當年年底竣工。目前已有從土溝村、馬圈村搬遷過來的198戶移民大眾入住新居,其余正在裝修準備、陸續搬遷中。到今年年底,300戶居民將全部實現入住,在新村里開始新生活。
2
一家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松山鎮副鎮長賈雪蓮告知我們,為了讓移民群眾適應新的生活和生產環境,移民區里除建設小康住宅外,還配套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統籌推動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切實把安置點建成生活富裕、社會安定、和諧文明的小康村。
乘著下山入川的春風,土溝村的儲新虎于2016年搬遷到安置點。這次搬家,對他意義重大。搬遷下來后,安置點對面就是小學,離家不到500米。今年新學期開學,我就給兒子在小學里報了名。現在,兒子和村里的小伙伴們每天一起上學、一起回家,特別放心!
依照農民集中居住,生產生活分離,功能配套完善,社區規范管理原則,9號安置點配套建設小學、幼兒園、衛生室、村級綜合服務中心、鄉村大舞臺、休閑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為移民大眾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提供便利。自從搬遷過來,土溝村移民王宗富每天都到休閑文化廣場去鍛煉身體:以前在山里一到冬閑,村里人沒什么事就打牌聊天或者曬墻根,現在真是感覺和城里人一樣,男人們可以打球鍛煉身體、交換種植養殖技術,女人們就更別說了,哪里還有以前灰頭土臉的模樣,一個比一個打扮得精神,那廣場舞跳得歡著呢!
從散住到集居,從落后貧困山村到新型農村社區,從山里的苦日子到城里人一樣的生活,精深山區農牧民生活改變了、經濟翻身了、思想解放了,遷出區的生態環境也改良了。實踐證明,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小康工程,不但完全改變了貧困大眾的生活環境、生產方式,還保護了生態,是一條真正為大眾謀福祉、造福后世的民生工程。
待到春暖花開時,鞍子山安置點里一排排院落鱗次櫛比、一條條村道計劃整齊,遠處是連片的養殖大棚,1幅美麗和諧的新農村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
三
發展富民產業,是確保移民群眾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可發展的保障。
在安置點旭飛萍養殖專業合作社看到,羊兒個個體魄壯實,在暖棚里悠閑地吃著草料。合作社現在建有8座養殖暖棚,存欄羊600只左右,年出欄2000只左右
,去年差不多收入30萬元。合作社負責人、移民王道旭增收的喜悅溢于言表。鞍子山安置點把發展富民產業作為幫助移民群眾脫貧致富的首要任務,加大產業培養力度,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快推動設施農牧業建設,切實解決搬遷大眾后續產業發展問題。選派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提供技術服務,使移民大眾盡快掌握種植、養殖方面的技術,增強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盡快適應新的生產生活方式。
新社區里新生活,新生活帶來新變化。如今,交通便利了、信息靈通了、致富門路也隨之而愈來愈廣了,大眾在積極發展設施農牧業的同時,還不等不靠多方發展,有的就近務工,有的進城干活,好多則直接當起了羊老板。土溝村的李翠萍在安置點開起了1家小超市,方便了群眾,也給自己帶來了一份豐厚的收入。她的愛人懂汽修技術,發揮所長代理農用車、摩托車的銷售、維修生意,收入也很不錯。政府扶起來,我們站得住,只要好好干,不怕不致富!李翠萍笑著向我們說。
有了好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增收致富的產業,移民大眾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現在村里有好多人家不但賺了錢,還買了車,供娃娃上了大學,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說話間,1輛小轎車開進村來,1曲節奏歡快的《好日子》從車里飄了出來。王汝云告訴,那是任成奎家去年新買的車。他去年通過暖棚養殖、就地務工等,一年純收入超過了5萬元。
下山入川政策好,脫貧致富志氣高,1曲牧歌辭舊歲,小康生活早來到。如今,我們正在穩步脫貧致富的新里程上擼起袖子加油干,安置點已建成范圍養殖小區34個,社區配套建設的300座養殖暖棚也已全部認領到戶,今年就可進畜了。大家心情好、勁頭足,相信好日子就在前頭呢。在《好日子》曲調里,王汝云,這位村里的領頭人斗志昂揚、信心滿滿。
碧凱保婦康栓治療效果
碧凱保婦康栓包裝
碧凱保婦康栓包裝
對宮頸糜爛最有效的藥物
赤白帶下用碧凱保婦康栓怎么樣
- “酒瓶、空白、遙控器”成今年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比賽三金屬元素
- 一瓶茅臺價值百億?哈吉拍賣稱系惡意競拍,重新開拍后已有5人報名
- 共賞盛夏奇觀!vivo S15系列快閃大型活動來襲,熱鬧非凡
- APP也能拍出電影感,vivo S15系列讓你自帶主角光環
- 科學安排教學工作 及時公開發表提示信息 北京市教委部署近期高校教育教學工作
- 放棄民辦三本選擇公辦專科后,才說出的4件事,后悔沒有早知道
- 東方海外國際(00316)第2月份總收益同比增加52.4%至52.85億美元
- 萊克穩居2021年空氣特別設計品牌三甲,激發國內企業品牌建設積極性
- 后悔沒早看到這些"神"設計,漂亮又實用,眾所周知是這3個地方
- 我在甘肅賣拉面:180㎡年營收500萬,8個月回本
- 蘇州大學和河海大學,誰的統治力更更勝一籌?
- 大S結婚照曝光!具俊曄一本正經啞肩太僵硬,她笑得歡快卻太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