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父母參與反映我國婚戀現狀 生動有趣
男女嘉賓心動表白
《中國式相親》父母、孩子同臺的全新相親模式,一經播出便引起各方評論熱議,國內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女性作家蘇岑、黃佟佟、十二,評論作家韓松落等各方專家就父母參與的節目形式、內涵作出分析,認為父母參與的嚴肅性提升了相親的成功率,認為節目作為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通過一個平臺展示出眾生百態,實現兩代人的溝通,引起對現有問題的反思和探討。
父母參與反映我國婚戀現狀 生動有趣
父母參與相親是節目的最大特色,也一度引起“包辦婚姻復蘇”的質疑。社會學家李銀河在回答網友關于《中國式相親》提問時表示:“節目確實非常好看,名字起得好,確實是中國式,社會學把人們決定分四種模式,第一種:完全由父母決定,不征求子女意見,也就是傳統婚姻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二種是以父母意見為主,征求子女意見;第三種是以子女的意見為主,征求父母意見;第四種就是完全由子女單獨決定,不征求父母意見,咱們中國實際上是在從這個傳統向現代一點一點在過渡的趨勢,節目非常的生動、有趣、自然,而且就反映我們現在的現狀。”
從節目的實際呈現看,其實處在李銀河表示的第三種模式,節目在最終還是由子女自己作出選擇決定,甚至在過程中父母們也是在子女的指揮下進行爭取。女性情感作家蘇岑表示:父母的恰當參與,才是成功的保障。“正宗的包辦婚姻那是父母與父母之間的對話,子女根本沒有摻言的資格。這個相親節目里,卻讓姑娘們站到了“公婆”對面,它更像是她時代里的婚姻新特色,是女人在婚姻中主動意識再度升級的表現。年輕人的婚姻并不是反對父母參與的,就如同《中國式相親》的牽手率之高,幾乎超過其他所有同類型相親節目。”
最有效的盲選: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節目中,嘉賓上臺首先與對方直面交流,父母的言談舉止將成為相親時嘉賓選擇的重要參考。當代作家韓松落以首期“男選女”模式為例:“在選擇過程中,女嘉賓其實根本沒有見到男嘉賓本人,只看到了他們的簡單資料和照片,她們見到的,是男嘉賓的父母,她們是根據男嘉賓父母的狀態,來判斷男方的性格、素養和家教,并進行雙向選擇。直到她們做出了選擇,男嘉賓才真正亮相,和她對話和牽手。這近乎盲選,但卻是最有效的盲選。因為,那些男嘉賓的性格和素養,和他們的父母親是有因果關系的,和他們父母表現出來的性格素養環環相扣,父母怎樣,兒子就怎樣,差不到哪里去。例如那對蒙古父母,他們霍達開朗,他們的兒子,也自信平和、不驕不躁,和別的男嘉賓一起等候在小黑屋的時候,看到場上的女嘉賓,也并沒有發表出格言論,沒對她們品頭論足。”蘇岑也認同雙親身上可以看到孩子的影子:“從父母的言行舉止,大致可以看到幾十年后子女的形狀。——我認同這樣的觀點,一個人的學識眼界可以通過后天努力獲得,有些根深于性情之內的習慣,卻牢牢的是被原始家庭種植進去的。”
透過婚戀展示百態眾生
《中國式相親》首期播出后最大的爭議點在于節目中子女家長觀念的沖突,節目中所包含的“百態眾生”,讓觀眾感到真實。對此,當代作家韓松落表示:“這可能是顛倒了因果關系,比如巨嬰不是因為相親節目才出現的,也必然是因為現實中有這種現象,我們才能有如此強烈的代入感。相親節目,不過是現實的一面鏡子。人性的博弈里,最有趣最微妙的部分,這個節目把這些都展示出來了。”女性作家黃佟佟也認可節目的社會意義:“只有看了《中國式相親》,你才會深刻明白良好的原生家庭、民主平等的父母、融洽的家庭氣氛才能培養出堪當丈夫的好男孩,你才會理解中國大城市里的優秀女性為什么寧愿選擇單身,也不愿意結婚。正因為要有這樣的節目存在,你才會去討論,進而,才會有反思。”
被“準婆婆”欺負?相親中私人標準被放大
節目諸如“女孩手涼是宮寒不能娶”,二姨“干活”是評判好媳婦的不變標準,引起女權、母親形象等一系列探討,讓女嘉賓直接面對“準婆婆”,讓部分女性表示有點被欺負的感覺。對此,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孫沛東表示:“私人場合聊天,若有人說女孩子手太涼,或男孩子長個什么臉型會如何如何,那沒有什么,但媒體屬于公共領域,會被放大,有人就會覺得觀點奇葩。但事實上,如果他(她)確實相信這樣一個道理,我們其他人也沒有必要覺得多奇葩。因為每個人在找對象或給孩子找對象的時候,都會有一些在我們外人看來跟我們不一樣的標準。至于母親的形象,在中國這個男權社會里,媒體偏好放大、夸張母親和丈母娘的某些形象。但就我做的相親角研究來看,來相親角的父母,也有父親特別善于表達、母親只是默許配合的。”
也有很多觀眾表示,二姨要求能干的標準,不過是她走過提倡“勞動最光榮”年代的經歷決定的,這樣一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被她用很樸實的方式表現出來,結果被年輕人們所排斥,是及其不公平的。而暢銷書女性作家十二則認為女性需要更加驕傲自信一些:“女性作為獨立的一面走到了男方爸媽的面前,她們展示出來的獨立的姿態,是新時代下女生自強的一個體現,是相親的一個進步。”
愛情是盲目的 婚姻是理性的
針對節目中的父母談及標準引發的爭議,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后賀光燁從學術角度指出這符合婚姻經濟學理論,金錢并不一定是價值觀偏離,節目展現了面對婚姻嫁妝聘禮的問題時,完全避不開的話題。“愛情是盲目的,婚姻是理性的。雖然有關愛情、婚姻的個人決策存在很強的個體差異,但從宏觀角度來說,婚姻匹配或是基于男女雙方的擇偶標準的。從歷史的角度,這一擇偶標準往往受到社會結構以及社會規范的影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婚姻可以說是一種理性行為。根據婚姻經濟學理論,婚姻可以通過夫妻互補,促進資源充分利用,實現規模經濟,增加效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里貝克(Gary Becker)首次用經濟學理論解釋婚姻行為:夫妻雙方利用各自的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進行分工,可使雙方的收益達到最大,從而達到雙贏。”
東方衛視金星- 庫爾勒市第十二中學:跨學科融為一體課 有“新”更有“心”
- 研究者終于知道土星現在幾點了
- 甜到心里的情話,浪漫深為,哪一句最撩心
- “奶奶作家”楊本芬:寫出女性“不被看見”的生平
- 身邊有這3種行為的人,一定要深交,不僅不吃虧還會越遠混越遠好!
- 兩只小男孩的錯位狗生
- 百年老店“狗不理”,曾經都想吃,如今卻都不買?粉絲:自食其果
- 把痱子當濕疹護理,寶寶脖子不忍觸摸!還認不清的,我求你看看吧
- 冰城限招120人,政府扶持,不限專業,在崗工作也可正常跟進,6月15日報名累計!
- 112-97!布里奇斯31分,保羅22+11!太陽勝鵜鶘贏下飛龍山!
- 上交所:嚴控違規交易,對永吉轉債、退市西水、*ST實達等證券市場進行重點監控
- 牛奶越貴越好嗎?牢記3個信息,才是真正純牛奶,營養高,可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