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女職員用刀片劃手臂找樂趣 被確診為抑郁癥
她竟刀劃手臂找樂趣,這真的是有病了
28歲的蘇蕾是國有企業職員,昨天,重醫附一院,面色憔悴的她,左手腕系著一條紅色方巾。“以后千萬不要這樣,有事想不開,給家人或醫生說。”經重醫附一院精神衛生中心李靜副教授的開導,蘇蕾將方巾取下,只見她手腕上刀痕交錯,觸目驚心。
據蘇蕾丈夫介紹,兩三年前,蘇蕾開始經常說一些消極話,如工作沒勁,活著沒意義等。去年夏天,蘇蕾不小心弄破了鏡子,手腕被玻璃劃傷,讓家人驚訝的是,以前連血都怕的她,竟若無其事。此后,蘇蕾經常用刀片劃手臂,稱看到血從手臂里流出,十分刺激和快樂,家人百般勸說開導無果。
今年初,在丈夫的極力勸說下,蘇蕾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抑郁癥,經過大半年藥物和心理治療,病情有所好轉。
越來越普遍
臨床醫學研究認為,抑郁癥是用腦過度,精神緊張,體力勞累所引起的一種機體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疾病,表現為失眠、焦慮、疑病、恐懼、強迫等多種癥狀。
李靜介紹,隨著生活壓力、就業競爭等各種壓力的加劇,抑郁癥患者越來越普遍。一位二十七八歲的小伙子,因工作不太穩定,結婚不久有了孩子,壓力驟增。起初,他常借故出差,半個月不回家,后來竟提出離婚,進而認為自己能力不夠,不如一死了之。
31歲的劉某,對啥事都缺乏興趣,常感全身疲乏無力,莫名恐懼。有一次,她發現乳房旁有個小疙瘩,立即懷疑自己患了乳腺癌和肝癌,到多家醫院做檢查,最后發現,自己患了抑郁癥。
“現在,抑郁癥已成了一種常見病。”李醫生稱,抑郁癥患者各年齡段的人都有,最小的十七八歲,最大的七八十歲。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表明,抑郁癥目前已成為世界第4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超過癌癥,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
低齡化明顯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走訪了新橋醫院、重醫附二院、兒童醫院、市三院等市內多家大型醫院,專家們感嘆,抑郁癥發病率逐年直線攀升,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重醫附二院神經內科一名專家介紹,抑郁癥患者絕大多數都曾有過死的念頭,不少人有自殺行為。專家保守估計,我國抑郁癥的發病率超過10%。導致抑郁癥的原因除了包括生物學因素,如遺傳及大腦神經遞質代謝異常外,還有個體心理性格因素,如適應能力、承受能力差等,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如親友關愛過少、生活突發變故等。老人和女性因承受力較差,患病的風險較普通人高出四五倍。而抑郁癥患者就醫的只有10%,其中只有20%接受了系統治療。90%的抑郁癥患者在發病初期,反復就診于神經科、心臟科、消化科等,卻找不到病因。
李靜介紹,中青年抑郁癥患者的比重日益擴大,有時,一上午接診二三十個患者,70%可能都是40歲以下的人。
曾經看到血就怕的她,一次被碎玻璃劃破手腕,竟從中找到樂趣,隨后經常用刀片劃自己的手腕,以尋刺激和快樂。經醫生診斷,她是患了抑郁癥。
據專家介紹,近年,抑郁癥發病率逐年直線攀升,低齡化趨勢十分明顯。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抑郁癥已成為世界第4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超過癌癥,僅次于心腦血管,成為威脅人類的第二大疾患。
學會自我釋放
李靜稱,重度患者需接受藥物等系統治療,千萬別隨意停藥。初期患者,最好的良藥就是傾訴心中苦悶,多和人交流。如果發現親朋性格突然發生變化,如沉默不語,對生活毫無興趣等,應主動開導和幫助。有抑郁傾向的,應勇敢走出去,多參加集體活動等,釋放自己的內心。
另外,飲食也可緩解抑郁,比如緊張時吃顆糖,平時吃一些富含蛋白質及色胺酸的食物如火雞肉、鮭魚等,以提升精神。
多數憂郁癥患者伴有軀體癥狀,如睡眠障礙、疼痛乏力、胃部不適、食欲欠佳、心慌氣急等。隱匿性憂郁癥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等,以頭痛、失眠為主,尤其是容易早醒。此外,還有晝重夕輕以及春秋季節重、夏季輕等規律,女性病人,月經期焦慮癥狀加重。 以上就是關于“國企女職員用刀片劃手臂找樂趣 被確診為抑郁癥”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國企女職員用刀片劃手臂找樂趣 被確診為抑郁癥”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