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催生成熟茶產業鏈
中國茶網松陽站訊:從茶葉的生產者到茶葉的加工者再到茶葉的銷售者,在茶鄉松陽,一片小小的茶葉,催生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也升騰出了一顆顆依托茶葉走上致富道路的滿滿信心。特別是浙南茶葉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松陽及周邊縣市的效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通過積極探索建立“茶農+農業合作社+公司+市場”緊密合作的茶葉生產流通一條龍經營模式,加之茶產業特扶資金的支持,松陽正努力把茶產業打造成為建一方生態、富一方百姓、興一方經濟的小康產業。
整合茶資源 發展茶產業
松陽縣地處浙南山區、甌江上游,良好的生態條件為農業生產特別是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松陽郁金香茶廠,200多平米的廠房里,青綠色的香茶鋪滿了整個晾干工場,幾臺茶機正在工作著,忙碌的他們顯然顧不上準點吃飯。“我們6塊多收購進來新鮮的茶葉,經殺青、加工、烘干,最后以五六十塊的批發價出售,現在基本上每天都有一萬塊的收入。當然這是在旺季,不過茶葉產業確實幫我們致了富,我們現在就差土地蓋廠房,擴大生產,那時候效益會比現在更好。”
近年來,松陽縣委、縣政府圍繞打造“浙江生態綠茶第一縣”和“中國綠茶集散地”的目標,大力實施“科技興茶、龍頭興茶、市場興茶、品牌興茶、文化興茶”戰略,把茶葉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縣域支柱產業來培育,加快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松陽茶葉面積達11.3萬畝,2011年全縣茶葉產量9525噸,產值5.06億元。全縣農業產值三分之一來自茶葉,農民收入三分之一來自茶葉,全縣人口三分之一從事茶葉。
根據茶葉生產特點,松陽還在重點產茶鄉鎮建立了全國首創的茶青市場,全縣90%以上現采茶葉通過茶青市場流通,有效推進茶葉專業化和集約化經營。2011年,各級財政安排發展茶葉補助資金共計4046萬元,其中從特扶項目中專門安排2836萬元用于發展茶產業。鼓勵茶葉龍頭企業、農技人員和農村能人領辦茶產業專業合作社,加強茶葉從業人員素質培訓和茶葉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加快茶葉產業化經營步伐。
依托茶市場 生發茶財富
四月,來到松陽的浙南茶葉市場。門外停滿了浙G、浙C、浙H等來自周邊縣市乃至外省的汽車,門內則是品茶問茶、討價還價的人聲鼎沸,一個茶葉旺季的銷售盛況正在這里上演。浙南茶葉市場吸引了全國各地2000多名茶商常駐市場,輻射和帶動浙江及福建、湖北、江西、安徽等周邊省市100萬畝茶園,惠及茶農50余萬。銷售網絡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2011年實現交易量5.59萬噸、交易額達25.99億元。
市場交易茶類豐富,有條形茶、扁形茶、卷曲形茶、針形茶等,更涵蓋了松陽銀猴、龍井、碧螺春、玉峰、綠谷青帝、香茶、白茶等有機名優茶,全國最大的綠茶產地市場名副其實。松陽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浙南茶葉市場,不斷完善市場信息、物流、儲運等功能,增強浙南茶葉市場的輻射能力,重點建好茶葉檢測中心和浙南茶葉市場綠茶價格指數發布平臺,建立市場專業網站,為經營戶搭建網上商鋪和商品展示信息發布平臺,拓展銷售渠道。
此外,松陽工商局針對茶葉行業推出的信息化產品,它將茶農商鋪及經銷商信息產品管理平臺與短信、IC卡和網絡有機結合起來,稱之為茶葉質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統。該系統能夠及時以短信形式發送茶葉種植天氣預報,幫助茶農控制茶葉的生長情況,提高茶葉品質。茶商可以通過該系統查詢到茶葉信息,在為茶農茶葉做了宣傳的同時,擴大了銷路,解決茶葉銷售的問題,促進市場交易換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