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雷后興:應保障廉價“特效藥”的可持續供給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麗水市中醫院院長雷后興提出建議,國家應建立廉價“特效藥”的可持續供給保障機制。
所謂廉價藥,是指那些安全、有效、常用且價格較低的普通藥,也稱為基本藥物。雷后興指出,在新一輪醫改中,國家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初衷本是為保障居民基本用藥的經濟、公平、可及,降低患者醫療成本。但在現實中卻往往成為低價藥“殺手”,近幾年廉價“特效藥”短缺現象頻頻發生。情況引起國家重視,多部門下發通知,取消廉價藥最高零售限價,但效果不佳,廉價“特效藥”仍然以每年至少十幾種的速度在消失。據統計,2015年底,我國500多種國家基本藥物已有340余種出現短缺或消失。
雷后興根據其調研了解指出,在基層醫院,廉價“特效藥”短缺或消失的現象更為明顯。這是因為基層醫院藥物比重以使用基本藥物為主,村衛生室必須100%使用目錄中的國家基本藥物,中心衛生院使用的藥品中90%以上必須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內的藥物,這些基本藥物是不允許有藥品加成的。這造成兩難局面:一方面,一旦藥品被列入基藥目錄,意味著利潤被壓縮,藥企唯恐避之不及;另一方面,基層衛生機構卻只能從固定的平臺、指定的藥企購買藥品,否則政府不讓報銷,這導致基層衛生機構失去了議價能力,增加了供銷商的主動權。再者,有些藥品本身在基層醫院的需求量就不大,因為不盈利所以有些基層醫院索性不進貨,如此一來,便導致廉價藥快速消失。
廉價藥消失不僅影響居民用藥,也導致現代醫療體系頻頻遭遇“有診斷卻用不起藥”或“有診斷卻無藥可用”的尷尬境地。另外,一些廉價“救命藥”不在正常的醫院和藥店出售,而在某些灰色的渠道售賣,也擾亂了正常的醫藥流通市場秩序。
為此,雷后興建議,國家要繼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保障人們的用藥需求,同時破解百姓看病貴的難題,廉價“特效藥”必須保障可持續供給,這需要國家完善廉價“特效藥”運作機制,也需要提升對藥品生產、使用和儲備的管理。
(原標題:政協委員:廉價藥每年消失十幾種基本藥物五分之三缺貨) 以上就是關于“委員雷后興:應保障廉價“特效藥”的可持續供給”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委員雷后興:應保障廉價“特效藥”的可持續供給”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