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作玉米穗期及病蟲草害防治技術
北方旱作玉米穗期及病蟲草害防治技術
北方旱作玉米穗期及病蟲草害防治技術
北方旱作玉米穗期生長發育特點是營養器官生長旺盛,地上部莖稈和葉片以及地下部次生根生長迅速,同時雄穗和雌穗相繼開始分化和形成,植株由單純的營養生長轉向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穗期是玉米一生當中生長最旺盛的時期,也是玉米一生中田間管理的重要時期。田間管理的主攻目標:促稈壯穗,保證植株營養體生長健壯,果穗發育良好,達到莖粗、節短、葉茂、根深、植株健壯、生長整齊的長相,力爭穗大、粒多。
生產管理
追肥。進入穗期階段,植株生長旺盛,對礦質養分的吸收量最多、吸收強度最大,是玉米一生中吸收養分的重要時期,也是施肥的關鍵時期。春玉米從拔節到抽雄是吸收氮素的第一個高峰,30天左右的時間吸收氮量占總量的60%。拔節期追施氮肥有促進葉片茂盛、莖稈粗壯的作用;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可有效促進果穗小花分化,實現穗大粒多。該階段主要是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碳酸氫銨、硫酸鉀等。追肥量與時期可根據地力、苗情等確定,一般每畝追施尿素千克或碳酸氫銨千克。根據玉米長勢,可在拔節期、大喇叭口期追肥1次或2次。若長勢差、肥料充足,可以在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2次追肥,肥料不足則在拔節期一次追肥;玉米長勢好、地力強、基肥足,可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一次。追肥時應在行側距植株厘米范圍開溝深施或在植株旁穴施,肥帶寬度大于3厘米,深度在10厘米以上為好,施肥后覆蓋嚴密。如在地表撒施時一定要結合灌溉或有效降雨進行,以防造成肥料損失。
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機具或輕小型田間施肥機械,一機完成開溝、排肥、覆土和鎮壓等多道工序,相對人工地表撒施和手工工具深追施,機械中耕施肥可顯著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業效率。對追肥機具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行間通過性能,無明顯傷根、傷苗問題,傷苗率小于3%,追肥深度控制在厘米,部位在作物植株行兩側厘米,無明顯斷條,施肥后覆蓋嚴密。
灌水。玉米拔節后,雌雄穗開始分化,莖葉生長迅速,玉米植株對水分的需求量增大,干旱會造成果穗有效花數和粒數減少,還會造成抽雄困難,形成“卡脖旱”。穗期若天氣干旱,土壤缺水,就應進行灌溉。
中耕培土。中耕是在玉米生長期間進行田間管理的重要作業項目,其主要目的是及時追施肥料,改善土壤狀況,蓄水保墑,消滅雜草,提高地溫,促使有機物的分解,為玉米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玉米中耕作業的具體項目,應根據土壤條件,玉米生長狀態和實際需要確定,有的著重除草,有的著重松土,有的著重培土或施肥,有的幾項聯合進行。培土可以促進地上部氣生根的發育,有效防止因根系發育不良而引起的倒伏,還可掩埋雜草,培土后形成的壟溝有利于田間灌溉和排水。中耕和培土作業可與施肥結合在一起進行,時間一般在拔節后至大喇叭口期之前進行。培土高度以厘米為宜。在潮濕、黏重的地塊以及大風、多雨地區和大風、多雨年份,培土的增產、穩產效果較為明顯。
病蟲草害防治
穗期是多種病蟲的盛發期,主要有瘤黑粉病、頂腐病、葉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等)、褐斑病、玉米蚜蟲、玉米穗蟲等。玉米穗蟲主要有玉米螟、桃蛀螟、玉米蚜、紅蜘蛛和棉鈴蟲(主要發生在西部春玉米區)。主要防治措施為:
重點防治玉米螟和桃蛀螟。采用辛硫磷、毒死蜱或Bt顆粒劑施入喇叭口內防治;或在成蟲發生期利用性誘劑、殺蟲燈、糖醋液誘殺成蟲;或在玉米螟卵高峰期人工釋放赤眼蜂殺卵。
葉斑類病害。可用50%百菌清、50%多菌靈、75%代森錳鋅等可濕性粉劑倍液噴霧;玉米褐斑病和銹病發生嚴重時,可分別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和20%三唑酮乳油噴霧防治。
粘蟲。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可兼治棉鈴蟲、灰飛虱、玉米蚜。玉米蚜和紅蜘蛛發生嚴重時,可用2.5%吡蟲啉、20%噠螨靈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
注意保護利用天敵控制害蟲。玉米不僅是多種害蟲發生的作物,而且也是多種天敵棲息繁殖的場所,保護好玉米田天敵不僅有利于控制玉米害蟲,而且為翌年害蟲天敵發生提供更多蟲源,應注意保護利用。當玉米螟卵寄生率60%以上時,可不施藥而利用天敵控制為害;當益害比失調,應采用生物藥劑防治。稿件摘自《北方旱作玉米田間種植手冊》
跌打扭傷能用獅馬龍嗎金屬纏繞墊成都幼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