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內外變革 “三包”或于明年3月出臺
專家表示,汽車召回是汽車‘三包’服務的前提
日前,記者從相關政府機構及業內權威人士處獲悉,被拖延了十年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以下簡稱汽車“三包”)或將于明年3月中旬出臺。
上述權威人士表示,“此前汽車‘三包’已下發至企業,征求意見,目前內容已無原則性改動,僅增加了些細則內容。”
企業先行試水“三包”
今年1月份,國家質檢總局最后一次向社會針對汽車“三包”征求意見,并于2月初結束。此次征求意見較去年9月份有了一定改動。例如,后一版中明確指出,家用汽車產品三包有效期限不低于兩年或者行駛里程五萬公里。而之前的規定是四萬公里。
另外,后一版明確提出,家用汽車產品自開具購車發票之日起60日內或者行駛里程3000公里之內,出現轉向系統失效、制動系統失效、車身開裂或燃油泄漏等重大安全質量問題可以退貨,之前的規定是30日。
此外,對汽車出現質量問題糾紛后如何解決,后一版中提出了一個渠道,即國家質檢總局可以組織建立家用汽車產品三包責任爭議處理專家庫;經爭議雙方同意,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有關機構可以選擇專家參與調解工作。
對此,已有汽車廠家開始承認類似汽車“三包”的業務,如北汽在今年6月份就對外公布了其“三包”實施細則,規定車輛如果因產品質量問題而出現定義范圍內的20項嚴重安全性能故障之一的,消費者可以在售出后兩個月內或者3000公里之內選擇退車、換車或者修理;東風日產也在今年廣州車展上發布,NISSAN品牌和啟辰品牌新車,因車輛本身原因出現特定范圍內的品質問題,自發票開具日7天內包換。
而有業內專家認為,此前國務院通過的,并于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對汽車“三包”出臺有著推進作用。“汽車召回是汽車‘三包’服務的前提,目前汽車召回已有法可依,汽車‘三包’面臨的‘舉證難’、‘鑒定難’、‘索賠難’等問題或可以逐步得到解決。”
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
國內汽車行業的不規范不僅僅體現在服務方面,在研發方面也存在發展桎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近期調查顯示,在國產自動擋乘用車中,80%左右搭載的是進口自動變速器,而剩下的20%也主要來自外資控股的合資企業。
對此中汽協專家向《證券日報》介紹,由于我國汽車核心零部件政策并未對外資有所限制,因此零部件技術成為制約自主品牌成長的瓶頸。據統計,僅汽車變速器一項,我國每年進口就在千億元左右,而且還在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
但據中國市場數據顯示,去年自動變速器應用已占五成以上,且大部分合資企業產品均開始采用6AT,即便是大眾,也因此前的“DSG事件”,在新款的車型中采用6AT。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陳宏生對《證券日報》表示,目前6AT主要用于中高級車中,產品利潤也是相對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