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精神病醫治困境-1名注冊醫師對應842名患者
精神病人是我們身邊一個熟悉又陌生的群體,但伴隨他們的,卻是兩個冰冷的數字:121名精神病患者才有一張精神病院床位;每名注冊精神醫師對應842名患者。
在我國,精神病醫療機構普遍面臨數量不足、經費入不敷出、人才緊缺的困境。在精神疾病日漸威脅人們健康的今天,精神病院卻面臨著生存之困。
精神病院被“錢”所困
剛剛過去的世界精神衛生日讓人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到精神病人這個特殊群體上。數據顯示,我國重性精神病患人數已超過1600萬。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是鄭州市內唯一一家治療精神病的專科醫院,既是醫療機構同時也是民政部門下屬的公益性機構,然而目前政府財政對鄭州八院僅提供在編人員的差額補助,其余財政開支需要醫院自負盈虧。
“精神病院一面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一面需要自負盈虧,在同時受到醫療報銷等諸多政策限制下,精神病院的發展舉步維艱。”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霍順利說。
據了解,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每年門診量10萬多人次,病房編制病床120張,開放病床800張。但這家醫院僅有200個醫護人員編制,財政差額撥款僅承擔在編人員70%的工資,僅醫護人員工資已給醫院帶來巨大壓力。
財政的捉襟見肘,使添加先進醫療設備、擴建病房提高接診能力難以實現。以鄭州八院為例,住院部常年處于加床狀態,而早已批建的新院區也因為土地和資金等原因遲遲未能動工。“病房擁擠,不僅患者就診環境差,也很可能出現精神病人沖突等問題,不利于精神病人的康復治療。”護士長史麗說。
與此同時,精神病院經常面臨病人家屬拒絕支付費用等問題。僅去年鄭州八院就有數十位精神病患者家屬將病人遺棄在醫院,拒絕支付醫療費用。
“精神病人和家屬確實可憐,有的家庭家徒四壁,我們雖然盡最大可能幫助救治,但作為一個獨立運營醫院來說,財政壓力太大,我們也很無奈。”霍順利說。
政策與現狀脫節造成“兩難”窘境
當前精神病人面臨高發病率、低治愈率,精神病院長期面臨著患者只進不出,甚至病人遭到遺棄的情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現行的精神疾病治療和報銷政策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精神病醫院處于兩難之中,嚴重影響到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正常治療。
據了解,按照精神病人的正常檢查治療程序,精神病人的救治還應當包括外傷等器質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如果以1個月為治療周期計算,平均每個病人的治療費用將在8000-10000元之間。而目前按照相關醫療政策和新農合的報銷規定,每個精神病人每天的醫療報銷費用僅為190元,相差近一倍。“根據規定,藥品費用不能超過醫療費的13%,按照190元的醫療費用來算,每個病人每天的藥費僅有20多元。而現在有的鎮定安神藥物一片價格就10多塊了。”鄭州八院七病區主任張中法說。
由于報銷比例低,精神病治療給很多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漯河市精神病院副院長王建剛表示,精神疾病是一個長期疾病,較之于其他疾病,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更容易致貧。漯河市臨潁縣瓦店鎮村民梁金財為了給患有精神病兒子治療,在3年多的時間里花光了家里4.4萬元積蓄,還背上了1萬元的外債,最后無力支撐,放棄治療。而早期精神病的干預治療不在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范圍內,這也給精神病人的收治帶來很大困難。
壓力大收入差:誰來給患者治療?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數據,全國平均精神科床位密度為每萬人1.04張,遠低于世界平均數每萬人4.3張。更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共有注冊精神醫師1.9萬人,每位醫生對應842名患者,醫生數量嚴重不足。
比缺醫生更緊迫的是缺護士。精神病患者往往需要比普通患者更多的監護和照顧,可是精神病醫院護士卻面臨著壓力大、責任大、待遇低的現狀,常年超負荷的工作和來自社會的歧視使得精神病醫院護士流失嚴重。
“其實全國的精神病院都長期面臨人員不足的困境,全年招聘已成為常態。我們醫院去年招了8個護士,今年全走了。”霍順利無奈地說。
目前在國內,由于缺乏完善的社區康復中心,精神病醫院幾乎已成為精神病患者的唯一選擇。對此,鄭州八院副院長于海亭表達了擔憂,“由于沒有完善的社區康復體系,一些家屬又抱著扔包袱的心態,造成很多病患在這里長期住院,住院最長的已有26年。”
“對于一個醫生來講,成就感主要源于兩個方面,攻克病癥難題和患者的感謝,可是這兩點對于在精神病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講,任何一點都是奢求。留不住人才,精神疾病醫學救治的進步無從談起。”鄭州八院副院長孔德榮說。 以上就是關于“我國精神病醫治困境:1名注冊醫師對應842名患者”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我國精神病醫治困境:1名注冊醫師對應842名患者”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