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璜鎮科學種菜致富有門
金秋時節,石璜鎮朱村村民正忙于采摘蔬菜,一輛輛卡車停在路旁等待裝運。這是朱村以發展效益農業為抓手,科學種菜,致富村民,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石璜鎮朱村地處鎮郊,種植培育蔬菜已有30多個年頭了。全村389戶農家,從事蔬菜的農戶占80%,全村900多畝土地,約80%種了蔬菜。多年的種菜實踐,使該村菜農在科學種菜售菜上結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在該村菜地里,一年四季土地不閑,設施栽培反季蔬菜成為該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全年蔬菜純收入在800萬元左右,僅蔬菜一項戶均可達2萬元,全村有90%的農戶靠種蔬菜住進了新房。 通過不斷實踐,朱村在種植模式上摸索出一條較為理想的種植模式,即生姜——小白菜——萵苣筍、茄子——芹菜——花菜等,前一模式從近年實踐看,每畝效益在1.4萬元左右,后一模式每畝純收入也在萬元以上,這兩種種植模式的頭茬蔬菜均為設施栽培。為搞好設施栽培,村里每年都要組織一二次蔬菜技術培訓班,請蔬菜大師來村授課,面對面接受大師指導。不少菜農還與蔬菜大師、農技專家保持著長期聯系,使菜農的科學種菜水平越來越高,出現了不少種姜、種茄、種萵苣的能手。 近年來,隨著生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加上收獲時間較為集中,該村在全鎮率先成立生姜合作社,以“幫助姜農提供產銷信息,推廣先進技術,引進新優品種”為宗旨,統一銷售價格,減少不正當競爭,使生姜銷售不但有市場,而且售價也比往年高,今年生姜每畝純收入在7000至1萬元,高的甚至超過1.5萬元。 在發展蔬菜生產、致富農戶同時,該村還把改變村容村貌、整治環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來抓。他們投入資金20多萬元,硬化了村中道路,還對穿村渠道作了全面整修。走進朱村,村邊渠道流水潺潺,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下一步該村還打算再籌措資金20多萬元,在村大會堂一側的閑散空地上建一個占地2000平方米的公共服務中心,讓村民在勞動之余有一個娛樂休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