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鄧世昌有著怎樣的精神
民族英雄鄧世昌有著怎樣的精神?
鄧世昌的英雄事跡
中華五千年來馬革還尸的將士,一直受人愛戴。特別是那些為抗擊外來侵略而英勇赴死的民族英雄,更讓人感到敬佩,而鄧世昌的英雄事跡感動了當時所有人,甚至包括當時的光緒皇帝。
鄧世昌劇照
鄧世昌是清末北洋艦隊致遠號的管帶。他有著熱烈的愛國情懷,在平時就常對將士們說:誰人不死?希望咱們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的矛盾激化,終于爆發了甲午戰爭。當年9月日本艦隊突然偷襲毫無防備的中國艦隊,一場海戰就此打響,這就是有名的黃海大戰。海戰中北洋艦隊旗艦被擊傷,指揮旗被擊落,鄧世昌馬上下令自己所在的炮艦致遠號升起指揮旗,吸引敵艦進攻自己。他所指揮的致遠號炮艦是在戰斗中最為英勇的,是唯一一艘擊沉日本艦船的中國炮艦。日軍將鄧世昌的炮艦致遠號包圍,致遠號中了炮彈,開始向一邊傾斜,炮彈打光之后。鄧世昌對士兵們說:我們就是死了,也要展現出中國海軍的威風,精忠報國。
致遠號開足了馬力向吉野號沖撞過去,要和它同歸于盡。不幸的是致遠號被魚雷擊中后爆炸,永遠的沉入海底。官兵幾乎全軍覆沒,鄧世昌也毅然決然的為國捐軀,這便是鄧世昌的英雄事跡。史料記載當時的百姓聽說鄧世昌的英雄事跡之后,無不悲憤不已,人們自發冒著危險出海打撈為國捐軀的英雄們的遺體。
鄧世昌的精神
鄧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祖籍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清末海軍將領,民族英雄,在1894年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壯烈殉國,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悲歌。鄧世昌雖然犧牲了,但是鄧世昌的精神永遠激勵中華兒女奮進。
鄧世昌劇照
鄧世昌出生于清朝末年,由于清朝制度落后,官僚腐敗,常年受到列強侵略。他少年時期就立志精忠報國
,18歲時憑借優秀的資質進入福州馬尾船政學堂。進入學堂后他刻苦學習,成績優異,通過考試考取了駕駛專業。駕駛專業非常困難,除了要學習英語數學,還要學習天文地理和航行,經過5年學習方可畢業。鄧世昌憑借不畏艱難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完成了學業,順利畢業。鄧世昌的精神就是中國無數愛國志士的精神。想成為海軍人才從學堂畢業只是第一步,想成為合格的指揮官需要不斷從實踐中學習,要成為士兵敬重的將軍還需要極高的意志品質。在學有所成之后,當國家危亡之時,早就抱有精忠報國精神的鄧世昌站了出來,大聲疾呼:人誰不死,但愿死得其所爾。
鄧世昌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指揮致遠號奮勇作戰,重創日軍主力戰艦吉野號,而后在日軍圍攻下彈盡援絕,艦身傾斜,知道無法突圍,鼓勵全艦官兵: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之后指揮戰艦撞向吉野號,誓與戰艦共存亡。鄧世昌的精神永垂不朽,舍身救國的壯舉永遠被國人銘記。
對鄧世昌的評價
鄧世昌是我國清朝海軍著名將領,偉大的愛國英雄。他從小志向便是成為一名海軍,為國家對抗強敵,后來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后,在李鴻章收攬人才時,因鄧世昌對海軍戰略理論有著刻苦的鉆研而將其攬入部下。而后擔任了“致遠”號的艦長。雖然鄧世昌為我國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但世人對鄧世昌的評價卻褒貶不一。
鄧世昌像
有人對鄧世昌的評價是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之心,在甲午戰爭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有的人認為鄧世昌雖然愛國但卻用錯了表達方式,鄧世昌生前曾表示,如果在海上與日本艦隊相遇,遇到危險就和日本軍艦同歸于盡。后來在一次戰役中,日軍突襲中國艦隊,鄧世昌帶軍英勇對敵,連續擊中日本艦隊,最后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被擊中,致遠艦發生爆炸,沉入了海底,鄧世昌曾被部下救起,但他還是毅然選擇為國捐軀。世人無不感到惋惜,人們覺得像他這樣有才能的人就應該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海軍將士,從而加強國家的海軍實力,而不該選擇死亡。
場景恢弘 有人認為鄧世昌是一個勇敢又魯莽的軍人,他雖然練兵有方但對士兵太過苛刻,還因此被審查。此外鄧世昌是唯一一個沒有房產的海軍艦長,常年在軍艦上培養士兵,因此聞名于世。而他的伯樂李鴻章對鄧世昌的評價卻是:世昌雖有很多缺點,但他的敦厚和識大體足以掩蓋他所有的缺點。
上海哪家治療婦科醫院好宮頸糜爛影響受孕么
上海治療白癜風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