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確保安全前提下轉基因食品應產業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
確保安全前提下轉基因食品應產業化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高調宣布赴美調研結果,轉基因產品再度成為熱議話題。作為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評估組副組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陳劍平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民眾對轉基因產品能客觀看待,不要“談轉色變”。陳劍平提到,目前,通過農業部批準的轉基因產品都是安全的,轉基因食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應該盡早產業化。’
◎“不吃轉基因食品,這跟輿論引導有很大關系,包括媒體或者網絡上,不乏不客觀的看法,也不排除有居心叵測的人在攪局。”
◎“我國有關大豆、玉米的轉基因研究已經相當成熟,但是至今尚沒有批準國產轉基因大豆、玉米在大田種植。”
◎“歐盟一些國家比如德國比較抵制轉基因產品,德國擔心的主要不是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而是擔心轉基因會破壞物種的純度。在這個問題上,我國與他們的看法存在不同。”
——陳劍平
1
□關于轉基因歷史
我國吃轉基因食品已10年
京華時報:目前,對于轉基因食品的爭議很多,有些民眾甚至直接放棄吃轉基因食品,對此您怎么看?
陳劍平:目前,中國公眾對轉基因的技術認識不足,轉基因是高度專業化的技術,普通百姓對它的認知不夠可以理解。有些百姓抱著“寧可信其有”想法,不吃轉基因食品,這跟輿論引導有很大關系,包括媒體或者網絡上,不乏不客觀的看法,也不排除有居心叵測的人在攪局。所以,公眾對于轉基因的疑慮會越來越多,甚至被大家妖魔化。
京華時報:您會吃轉基因食品嗎?
陳劍平:當然會,其實我們一直在吃。我國已經引入國外的轉基因產品長達10年,也就是說我們的民眾已經吃了10年的轉基因食品。轉基因是一個中性的技術,利用得好會有很好的前景。從宏觀方面講,轉基因是高新技術,而且是生物技術中的核心技術,它是不可抗拒的世界發展潮流。
2
□關于轉基因意義
轉基因技術可保糧食安全
京華時報:為什么有些歐盟國家抵制轉基因產品?
陳劍平:目前,大家普遍認為歐盟國家比較抵制轉基因產品,其實歐盟也有一些國家,比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種植和進口轉基因產品。抵制轉基因的國家中德國比較典型,他們擔心的主要不是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而是擔心通過億萬年進化形成的物種因為轉基因而破壞了它們的純度。在這個問題上,我國與他們的看法存在不同。
京華時報:我們國家是基于怎樣的看法?
陳劍平:我們更注重現實意義。我國人多地少,糧食問題比較嚴峻。根據數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可能有8000萬到1億噸的糧食缺口,這牽扯到國家的糧食安全。目前,提高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已經相當困難,而且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會造成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的問題。在這種國情下,我們希望通過新技術的研究和儲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真的到了糧食不夠的時候,要依賴國外,這是非常危險的。
另外,我國要搶占世界高新技術的制高點。在很多科學領域,我國都是落后的,但是轉基因技術研究,我國與世界同步。因為這項技術的發展歷史只有30年左右。尤其是水稻轉基因技術,我國走在世界前列。
京華時報:未來轉基因產品的發展會怎樣?
陳劍平:我們要加強轉基因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并且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成熟一個產品,就要產業化一個,發揮轉基因技術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中的巨大作用。
3
□關于轉基因管理
我國轉基因管理非常嚴格
京華時報:我國現在能夠種植轉基因作物了嗎?
陳劍平:我國有關大豆、玉米的轉基因研究已經相當成熟,但農業部基于安全性和有關法律法規考慮,至今尚沒有批準國產轉基因大豆、玉米在大田種植。很多專家也對此有疑問,我們可以吃國外進口的轉基因食品,為什么不能種植自己研發的轉基因品種。
京華時報:我國轉基因產品商業化生產需要經過哪些程序?
陳劍平:國家對轉基因產品產業化的態度十分謹慎,對轉基因研究和產業化的管理非常嚴格。我國轉基因產品產業化遵循的是“非食用—間接食用—直接食用”原則。目前,我國尚處在非食用產品產業化階段,主要是轉基因棉花實施產業化,并已產生十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間接食用和直接食用的轉基因產品產業化至今只批準過轉基因抗病毒番木瓜一例,大量間接食用和直接食用的轉基因產品正處于研發階段,或者正在進行嚴格的第三方安全性評估。我們不能籠統地說轉基因食品不安全,應該對有關案例進行逐個分析,用科學證據和事實說話。目前,農業部通過批準的轉基因產品都是安全的。
4
□關于轉基因推廣
對民眾媒體官員進行科普
京華時報:您對崔永元赴美調研的事情如何看待?
陳劍平: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轉基因是好的,而且我們也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對于網絡或者媒體的聲音,不管是批評的還是客觀的表達,至少說明大家關注,越關注也越能促進科學的進步。
京華時報:轉基因產品怎樣才能被大家更好地接受?
陳劍平:從科學本身的使命講,轉基因的到來是為了讓民眾獲得更幸福的生活。而且未來或許能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實惠。比如,糖尿病患者因為大米淀粉含量較高不能多吃,而采用轉基因技術的大米可以不含有淀粉,這樣就為糖尿病病人帶來好處。未來轉基因產品也要看市場和需要來生產,要讓消費者得利。
京華時報:在觀念轉變上,我們還應該做什么?
陳劍平:目前,消費者對于轉基因產品還有偏見。我們應該加強對民眾的科普,對媒體、對政府官員進行科普,這樣轉基因的工作才能被人接受。但是,轉基因產品投產后,一定要進行標注,讓消費者有知情權,如果消費者不愿意就不買,這很公平。
■馬上問答
委員,您吃轉基因食品嗎?
據新華社電20多萬網民投票,九成認為轉基因不安全,反對其商業化;有關部門再三表示食用是安全的、審批是嚴謹的。到底該排斥還是力挺?我們身邊到底有多少轉基因食品?
問題一:
您自己吃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于發:大豆轉基因食品不僅我吃,大家也在吃,全世界都在吃。都是我愛人買,我們買的時候也不會特意去看它是不是。
問題二:
轉基因安全嗎?
彭于發委員:就兩句話,第一,凡是經過批準的都是安全的;第二,轉基因食品存在潛在風險,所以要通過嚴格的科學評價和測試。
我國轉基因安全評審非常慎重。例如2013年新批準的轉基因大豆,其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已批準用于商業化種植或食用。在他國安全評價基礎上,又在國內開展了環境和食用安全驗證試驗,歷時三年才發證。
問題三:
有濫種情況嗎?
彭于發委員:總體形勢比較好,但每個領域都有違規情況。濫種有時不是有意識的,比如上世紀90年代前,當時的轉基因技術缺乏安全評價和法規管理,導致有些種子外流。大米的情況就是歷史問題,但種子一污染,可能很多年都弄不干凈。 以上就是關于“院士:確保安全前提下轉基因食品應產業化”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院士:確保安全前提下轉基因食品應產業化”內容,謝謝!
- “裴娜”粗毛俊杰玩變裝,穿吊帶細腰太搶鏡,耳飾夸張遮住半只耳朵
- 六安四位中學老師寫的高考作文,問你來“閱卷”……
- 臺當局派團赴帕勞開會炒“任職期間突破” 返臺后12人感染新冠
- 千萬不要隨便穿著肉色的衣服…哈哈哈哈狠狠代入了!
- 中華民族新能源汽車數量突破1000萬輛
- 美國人吃飽漢堡所以肥胖,為何我們也常吃飽卻不胖?看手里漢堡我哭了
- 4.2億元!晉中又一輪消費券來了,5月21日開搶
- 有哪些考場提分的心理學基礎知識?
- 喜歡這樣和你開“玩笑”的女人們,并非撩你,而是動了真情
- 自制豆腐,干凈零加到,比做豆漿多2步,記住2個比例,不比買的差
- 如何從裝修外邊完美逆襲?不做冤大頭從我做起 !
- 孫悟空為何很少下水?真的是水性不好?其實是責怪他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