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棄銀行買信托摩根大通有意收購百瑞信托哈
在中國業規模飛速擴張之際,外資投行紛紛對中國的信托公司拋出繡球。過去一個月的時間里,已有兩筆外資關于中國信托公司的股權收購事項進入協議程序。
最新的一例是,摩根大通相關人士昨天表示,該外資投行已同意入股中國中型信托公司百瑞信托有限公司(百瑞信托)19.9%股權。19.9%的入股比例,是信托公司的主管機構中國規定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
官方資料顯示,百瑞信托總部位于鄭州。截至2010年底,百瑞信托的總資產為14.4億元,位列全行業的第31位。
不過,知情人士稱,雙方的股權合作協議價格仍在洽談之中。路透社稱,預計銀監會核準該交易的時間將在今年第二季度。
被成都市檢察院立案偵查。 兩年前已開始布局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摩根大通打算幫助百瑞信托構建金融產品,并向日益壯大的富人客戶群體銷售這些產品。
一直以來,信托公司都被視作是中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渠道商”。譬如,去年銀根緊縮之時,銀行就曲線通過信托放貸,而在去年,信托產品的火熱也格外惹眼。
對百瑞信托來說,由于擁有稀缺的信托牌照,其實身邊也從來都不缺合作者。
2008年初,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曾就收購百瑞信托與相關部門接洽,且獲得鄭州市政府初步同意,但最終無果。
2008年6月,百瑞信托曾與ST得亨簽署吸收合并協議,欲借殼得亨上市,但該交易未獲銀監會的原則性同意文件,其上市計劃就此擱淺。
2009年4月,(,)發布公告,稱欲投資百瑞信托股權,并就投資額和投資比例等條款展開洽談,其目的為尋求控股百瑞信托,以進一步打造金融控股型公司。由于是首起與信托的結盟,此事當時在資本市場頗受關注,但最終,海通證券在2010年宣布此事無疾而終。
有業內人士透露,上述合作最終告吹或許都和監管層的態度有關系。而此次摩根大通參股百瑞信托的事宜最終能否成行,還需看銀監會的核準結果。
據此前河南《大河報》報道,河南省銀監局局長李伏安其實早在去年12月底召開的媒體座談會上就曾公開表示,“摩根大通銀行參股百瑞信托已達成初步協議,并簽署備忘錄。”
值得關注的是,2010年12月,百瑞信托原控股股東鄭州市財政局引入中電投財務有限公司(中電投財務),讓后者成為百瑞信托第一大股東,或許就是為摩根大通的加盟鋪好道路。
《大河報》報道,在2010年6月百瑞信托的第四次股東大會決議顯示,當時百瑞信托的三名股東深圳易建科技、北京安瑞匯富投資和河南瀚海投資等3家股東將其增資權讓渡給中電投財務公司,使得中電投財務公司持有了百瑞信托24.912%的股權,成為百瑞信托的控股股東。股東大會決議還顯示,在與摩根大通就入股條件達成一致后,中電投財務公司同意向其轉讓部分出資,以使其出資比例達到19.99%。
外資銀行棄銀行買信托
從銀監會過往的態度來看,似乎對于包括外資機構在內的銀行機構參股信托機構都持開放態度。
此前的2008年,聯華信托引入澳大利亞國民銀行,是首家國內引入外資股東的信托公司。此后,摩根士丹利、蘇格蘭皇家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麥格理集團等外資參股國內信托公司也紛紛獲批。
今年2月21日,蒙特利爾銀行也與中糧信托簽訂了意向合作協議。
有意思的是,此次摩根大通入股百瑞信托的時機惹人關注因為近期西方銀行業機構似乎有逐漸淡出中資金融機構的態勢。譬如,3月19日,花旗銀行剛剛宣布清倉(,)股份。而高盛和美國銀行過去半年也一直在減持工行、建行的股票。此外,德意志銀行最近也在收縮中國零售業務。
“最近的事件表明,西方銀行正在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信托公司,因為投資大的中資銀行似乎不太保險,而西方銀行在中國組建的證券合資公司也很難大規模盈利。”新華海外財經昨日的一篇評論稱。
因為信托公司受到監管的限制較少,而且在中國的金融領域占據著特殊的地位。“它們不需要承擔投資的風險,而是將公司和有錢的個人的資金用于其他投資,包括股權、貸款、證券、股票和房地產股份,將西方銀行和中國有錢人以及巨額儲蓄聯系起來。”
根據新華海外財經的數據,中國有超過60家信托公司。截至2011年底,信托資產管理總規模增加了58.25%,達到人民幣1.67萬億元。
南寧治白癜風醫院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