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卑感心理學家總結了16條認知要點克
為何人會自卑?為何我們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定的自卑感?如何正確看待自卑,并超越它呢?關于這些問題,心理學家總結了16個知識要點,一起來學習踐行。
1,自卑感源于我們常常被忽視。
2,自卑的孩子往往帶有一定的生理缺陷。
3,對于自卑,有些人會陷入到催眠、麻醉自己的非理性狀態,這實際是一種精神上的自我欺騙。
4,一個人如果在外事業不順,可能回到家里變為一個專橫無理的人,其背后的心理動因是想安慰自己,讓自己變得看似強大。
5,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無力改善自己的處境,就會很自卑,從這點看,自殺其實是一種譴責或報復。
6,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這是因為人都希望改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7,自卑走向了極端,就會把自己關在屋里里,限制或斷絕與外界的接觸。
8,吹牛看似優越,其實是一種自卑情結,因為吹牛者想通過吹牛獲得心理補償。
9,從大量事實看出,內心自卑之人,容易患上“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
10,人類的一切文明,都基于一種自卑感,自卑心讓人類開始改善自己,讓彼此學會抱團取暖,互相協作。
11,試想,如果整個人類的前方再無任何困難,那我們的生命還有什么意義和樂趣呢?自卑這時也起不到任何推動作用了。
12,由于自卑,我們全都渴望自己無所不知,希望自己擁有超級的智慧,或者希望自己就是上帝。
13,對于自卑患者,我們不妨試著改變下他的人生目標,目標改變之后,心理上的習性與態度也會隨之改變。
14,縱觀社會,能夠真正面對并克服自己人生問題的人,是那些在自身的追求中表現出一種有益于其他所有人的傾向的人,是那些用一種其他會受益的方式不斷前行的人,而自卑之人往往看不到這點,因此也無法克服和超越自身的人生問題。
15,人類對于價值與成功的所有評判,都是建立在協作的基礎上的,我們對于行為、理想、目標、行動及性特征方面的所有要求,都于它們有益于增進我們人類的協作性。而自卑患者從一開始就放棄了這種協作性。
本文相關詞條概念解析:
自卑
是一種不能自助和軟弱的復雜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輕視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A.阿德勒對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釋,稱其為自卑情結。他對于這個詞主要有兩種相聯系的用法:首先,自卑情結指以一個人認為自己或自己的環境不如別人的自卑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欲望、情感所組成的一種復雜心理。其次,自卑情結指一個人由于不能或不愿進行奮斗而形成的文飾作用。自卑情結是由嬰幼兒時期的無能狀態和對別人的依賴而引起的,所以對人有普遍意義。是驅使人成為優越的力量,又是反復失敗的結果。自卑情感,可通過調整認識,增強信心和給予支持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