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吃克隆牛肉嗎?美媒關注天津擬開設克隆牛工廠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道外媒稱,200多年前,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就曾表示,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食物資源可能會出現短缺。現在,多虧了合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學的發展,地球的食物供應可能很快就會出現指數式的增長,而不是馬爾薩斯所預測的“算數式”增長。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12月3日報道,比如,中國就在采取措施對食物供應進行基因工程改造,而不只是用傳統方式生產。2016年博雅干細胞集團計劃在天津開設一家新的商業克隆工廠,到2020年實現每年“制造”100萬頭牛。他們的邏輯很簡單:中國的養牛戶已經無法滿足國人對牛肉的需求,因此要靠新的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
這一商業克隆項目由英科博雅科技有限公司(隸屬博雅干細胞集團)聯合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和韓國秀巖生命工學研究院共同開發。項目計劃在2016年上半年建成3100萬美元的商業克隆工廠,然后開始每年生產10萬頭牛。工廠計劃在5年內實現每年100萬頭牛的產量。
這就是食物供應的指數式增長:5年內從0到10萬再到100萬。
報道稱,這種數學令人驚嘆,中國人現在顯然想盡可能多弄到更多的牛肉,因為他們要實現在中國打開電腦就能從澳大利亞訂到冷凍的即食牛肉。今年7月份,中國與澳大利亞簽訂了牛肉出口協議,以滿足國內快速增長的牛肉需求。從2016年開始,中國計劃每年花15億美元從澳大利亞進口100萬頭牛。第一批牛12月早些時候已經運到了中國。
你可以算一算——100萬頭正好是博雅干細胞集團計劃到2020年生產的克隆牛的數量。因此你可以把這看做一種技術上的保護——假如能靠技術便捷而廉價地生產,干嘛要每年花15億美元從別人那兒買食物(還要用飛機運牛)?
靠生物科技創新作為解決食物短缺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中國在用。雖然歐洲仍堅決反對動物的商業克隆,美國在這方面的大門卻在敞開,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經過19年之后)終于批準了轉基因三文魚上市。轉基因三文魚也成了美國批準的首種可用于人類消費的轉基因動物。
報道稱,再做做算數你就會明白,為什么新的合成生物學創新可使食物實現指數式而不是算數式的增加。轉基因的三文魚比普通三文魚生長速度要快,這就意味著,相比等著魚以平常的速度生長,你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魚。想想美國超過95%的三文魚要從智利和挪威等地方進口,這就是一筆大生意了。而使這一切實現的公司并不是什么大型跨國公司,而是只有21名員工的小公司。
不過,還有一系列棘手的哲學、道德和倫理問題需要回答。試管中培育出來的肉能跟真正的牛肉一樣嗎?吃轉基因的“怪物魚”跟普通的魚一樣安全嗎?
報道稱,第一只克隆動物——綿羊多莉——誕生于1996年。差不多十年后的2005年,有了第一只克隆狗。又是十年后的2016年,將會有首批克隆牛。那么再過十年,人們可能就要討論成群的克隆綿羊和克隆狗了。這聽起來的確是指數式的增長。 以上就是關于“敢吃克隆牛肉嗎?美媒關注天津擬開設克隆牛工廠”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敢吃克隆牛肉嗎?美媒關注天津擬開設克隆牛工廠”內容,謝謝!
- 美股短線賽艇 三大股指悉數轉跌
- 探校跑斷腿?更快來報名國際化學校咨詢會·青島站,心儀夢校一天看全!
- 為什么世界上沒進化出會噴火的脊椎動物?傷敵八百自損一千而且還燙嘴
- 生來雙目皆盲,卻因修煉奇術成了“天眼大仙”不料看錯姻緣,厄運連累整個后代
- 微信原先增加這個功能!
- 注意!晚餐要早還要不及!
- 美聯儲會議紀要前瞻:加息75個基點板上釘釘 利率到年底或晉升3.4%
- 天津在崗騎手近2萬,19日起采用動態“隨申碼”核驗身份
- 貼吧飛槳文心大模型全景圖全面升級
- 催生無果后,人口出現負增長?經濟學家提出解決方案,父母都一致
- 遼籃航空運輸抵沈!金金缺席,空姐圍住艾倫,雙外明日回國,隔離7天
- 吃杏花“急性中毒”?過量食用慎防“杏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