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男子醫院砍傷5人 醫生為何屢被仇視

導語:11月13日,位于合肥安醫二附院北樓13樓泌尿科,一男子持刀將5名醫護人員砍傷,事發現場13樓樓道內布滿斑斑血跡。救死扶傷的醫生為何屢屢被仇視、被砍殺?把醫生當做出氣筒就能解決問題嗎?到底怎樣才能重塑和諧的醫患關系?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事件回放:合肥一男子醫院持刀襲醫 砍傷5人
11月13日,位于合肥安醫二附院北樓13樓泌尿科,一男子持刀將5名醫護人員砍傷,事發現場13樓樓道內布滿斑斑血跡。
據了解,行兇者是一名男子,兇器是一把菜刀,行兇砍人男子之前在醫院住院,11月13日上午帶菜刀前往合肥安醫二附院北樓13樓泌尿科,將13樓泌尿外科5名醫護人員砍傷,其中護士長頸部動脈被砍傷,搶救無效身亡;另外四名傷者為三男一女,其中兩人為重傷,一人背部被砍,失血過多;一人胳膊被砍,正在手術搶救。其余兩人傷勢較輕。這四人沒有生命危險,正在積極治療中。
目前,行兇男子已被控制,警方正對事發現場進行勘查。
調查加載...專家解讀:醫生為何屢屢被仇視、被砍殺?
一項針對全國270家醫院的調查顯示,73.33%的醫院出現過病人及家屬毆打辱罵醫務人員的現象;61.48%的醫院發生過病人去世后,家屬在院內擺花圈燒紙設靈堂、多人圍攻威脅醫生等事件。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被毆打受傷的醫務人員已超過1萬人,2000—2010年間,共有11名醫務人員被患者殺害。著名醫院管理專家、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稱,中國目前是全世界醫生遭殺害最多的國家。
醫患矛盾為何越來越突出?莊一強指出,首先,老百姓就醫困難,并且自付比例高,花錢多使得患者將就醫理解為消費行為,一有怨氣就會爆發。第二,目前中國絕大多數醫院是公立醫院,但政府投入僅占醫院運營所需費用的10%左右。在投入不足的情況下,被逼“以藥養醫、以檢查養醫”。很多院長必須帶著醫生去掙錢,不然就要餓死,由此產生醫生開大處方、收紅包的行為。再次,社會處在急劇變化中,民眾對高房價、就業難、就學難、收入不公等問題,找不到明顯的宣泄對象,而在就醫過程中,醫生則成了“替罪羊”。最后,某些媒體的不實報道,讓醫生群體成為被仇視的對象,雖然絕大多數醫生是好的,但無力改變這種弱勢的局面。中山大學醫學院江麗芳教授還認為,患者對醫方信任不足也是原因之一,老百姓健康素養不夠,不理解醫療中的不確定性,認為看病花了錢,就必須治好,一旦遇到問題,矛頭才會直指醫生。
醫生:哀莫大于心死
哈醫大“惡性傷醫”事件發生后,記者和多位醫生交流發現,如今的醫患關系讓醫生們無比恐懼。一位眼科醫生說:“看到新聞,我第一時間就去上網查有沒有防護設備。”一位麻醉師的反應是:“幸好我們工作在手術室,一般人進不來,還算安全。”有的勸告同事“晚上值班的時候,記得鎖好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凌鋒教授凌鋒說,她的一個學生事發當晚在手術臺上忙碌,很晚才回家,第二天是周末,一大早又開始忙。“盡管職業的責任感在支撐著他,但從表情能看出來,他心灰意冷。”哈醫大一院一位參與搶救的外科醫生寫道:“我麻木地在走廊穿行……面對大多無助而信任的眼神,我努力控制情緒,盡量表現得和藹而專業。但內心的恐懼卻一直在滋長。滿醫院的患者和家屬,仿佛每個人都身藏兇器,可以隨時置我于死地。身上揣的柳葉刀(編者注:手術刀,形狀如柳葉),不到拇指大小。如果真的遇到襲擊,如何抵抗?”
國外如何避免醫患沖突?
救死扶傷的醫生本該受到患者的尊重和愛戴,但近期患者和家屬“仇視”醫生、傷害醫護人員的事件時有發生。相比之下,國外醫生則是收入很高、最受尊重的職業,他們在解決醫患矛盾上有很多好方法值得借鑒。
美國:醫院門口都有安檢 裝備金屬探測儀防止兇器入內
在美國,醫患糾紛曾經同樣是困擾醫院和醫護人員的社會問題。2001年美國護士學會網上調查發現,此前一年中,17%的護士曾遭受暴力攻擊, 57%的護士被威嚇或辱罵。針對醫生的暴力事件雖然罕見,但由于美國槍支管理較為寬松,一旦發生往往就是“真刀真槍”的惡性事件。對此,美國主要采取的辦法是,一方面強化制度和立法,另一方面是加強醫院管理。
2004年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OSHA)就頒布了第一版《醫療和社會服務工作者防止工作場所暴力指南》,該指南就如何建立一個安全的醫療環境,避免和防范暴力侵入,提出了可操作的指標。“指南”有幾方面規定,一是醫院的報警防范設施和與警方的合作:如醫療場所必須安裝報警鈕,配備手持報警器、移動通訊步話機等有效的報警系統;醫院大門必須裝備金屬探測器,以避免兇器入內;必須裝備24小時監控系統;設置緊急員工避險房間,保證治療區有備用出口;家具布置和治療區陳設應避免妨礙員工脫困,避免設置容易刺激暴力或被利用來行兇的物品。美國各地警方非常注意在醫院附近的巡邏,病患家屬很難進入治療區和住院區,進入者都要簽到并佩戴通行證等。二是美國的醫院多有嚴格的門禁制度,醫院須建立暴力記錄的患者“限制訪客”名單,并發放給護士站和訪客簽到處;醫院有權了解患者的行為是否有暴力或攻擊傾向;建立一個發現有攻擊性行為的問題患者記錄本。三是對醫護人員的建議,如不鼓勵佩戴項鏈等飾品,防止發生沖突時傷及自身等。
“指南”公布后,各醫療單位加強了防護措施,許多醫院還建立了專門調解醫患糾紛的機構“倫理委員會”。該機構會就如何治療、何時停止治療、采取何種恢復手段等,和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醫患糾紛發生后也會首先和患者接觸,傾聽對方意見,并進行充分溝通、協調。這一措施將許多可能導致醫患糾紛的隱患提前消化,也可在醫患矛盾發生后,有效緩解患者方面的抵觸情緒。
加拿大:分流病人 減少醫患摩擦
在加拿大,患者除非急診,一般要先看家庭醫生,再由家庭醫生決定是否進行體檢,及是否找專科醫生或專門醫院就診。家庭醫生其實類似一個“收發室”,疑難雜癥和大病都會轉去專科醫生或醫院處,這樣一來,病患能直接接觸的家庭醫生不負治療責任,負有治療責任的專科醫生、醫院又不和病患直接接觸,有效保護了醫護人員的安全。和美國不同,加拿大醫院是允許,甚至鼓勵患者家屬陪護的,但對住院時間控制嚴格,加上醫生是自由職業者,非手術輪候時間一般不在醫院,且通常不固定在一個醫院里,這些都有效減少了醫患摩擦的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同樣實行嚴格的醫藥分家,醫院和醫生本身只有處方權沒有售藥權,醫院治療的主要項目均由全民醫保支付,醫患之間基本不存在金錢往來,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醫患矛盾的發生率。
英國:醫師自助協會負責處理糾紛
英國99%的居民都通過注冊的形式和一位全科醫生掛鉤,全科醫生關注病人全方位的健康。全科醫生和病人的關系是長期的、穩定的,這使醫生能夠有針對性地指導病人采取預防性措施,也使病人和醫生之間可以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合作關系,減少了摩擦,也從根本上減少了醫患矛盾的幾率。
英國的醫患關系比較和諧,很少有糾紛產生。但由于英國的醫生與醫院是雇傭關系,如果因為醫生的診療導致病人受傷害,醫生必須直接承擔法律責任。可以說,英國醫生隨時要面對被起訴的風險和高額賠償。因此,為保護醫生的合法權益,同時讓患者得到合理賠償,英國設立了MPS醫師自助組織。
MPS是全世界最大的醫生互助責任保險組織之一,擁有24.5萬多名會員,會員專業幾乎涵蓋臨床醫學的所有領域。會員按期交納會費,所有會費都將用于處理醫療賠償案件。MPS可以幫助醫生處理病人的投訴,使醫生和醫院都脫離了賠償的具體事務。它保護了醫生,同時也把保護病人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不袒護醫生,不搞“醫醫相護”。為降低組織自身風險,MPS積極參與對醫生的再教育、打擊偽劣醫療和揭露庸醫,不斷淘汰不好的會員,提高會員的醫療和法律水平,保護了更多病人。 以上就是關于“合肥一男子醫院砍傷5人 醫生為何屢被仇視”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合肥一男子醫院砍傷5人 醫生為何屢被仇視”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