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學教育不宜操之過急
中國傳統文化近幾年愈來愈受關注,各校紛紜在課程中增加了與 國學 有關的元素。據悉,從明年開始,教育部將在高校本科專業增設 國學專業 ,目前東北師大、北京聯合大學等高校已經在斟酌招收 國學專業 學生。(北京晚報6月15日)
應該說,這些做法從總體上還是值得肯定的,它意味著在全球化不斷加深的語境中,中國作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對自我的重新認知與定位,一種試圖在傳統文化中尋覓突破自我、面向未來的途徑的努力。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仍有一些挑戰值得注意。
從現代教育結構上看,國學作為一個學科,與現代知識結構之間存在著不兼容性。現代中國教育結構,尤其是高等教育結構,在知識結構的安排上,遵從的是以西方現代科學分科為基礎的知識結構;這1知識結構轉移到中國,是以中國傳統知識結構的解體為代價的。以經史子集為基礎的傳統知識結構已散落為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等現代學科。國學的誕生,恰恰是現代中國面對 西學 的挑戰,重新整合傳統知識架構的結果。遺憾的是,這一整合的成果并沒有流傳下來。
設立國學學科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學生修完學業以后的學位授與問題。此前,廣東中山大學曾以 博雅學 的名義,對一批學生進行教育,但最后沒有學生獲得 博雅學 學位,學生終究散落到法學、文學、哲學等現代學科當中。國學的設置可能面臨著類似于 博雅學 的窘境。
另外,國學設置的師資問題也不容忽視。現代教師的知識訓練是以西方科學知識架構為基礎的,它與中國傳統知識之間的確存在著一定的斷層現象。這也是多數現代教師難以承擔 國學 教育的客觀緣由。因此,國學教育,第一步恐怕還不是大規模推行國學課程,而是先要塑造具有低級國學知識結構的教師。
對國學知識的傳播與講授,當細加遴選,仔細實驗。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精華與糟粕俱在,優點與缺點同根。我們之所以復興國學,不是為國學而國學,不是為恢復一個曾為現代哲人所否定和批評的 老大中國 ,而是建立新的中國,新的文化。古人所謂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其中的 維新 精神,才是今天的中國最應汲取的。
推行傳統文化當然值得肯定,但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也要一步一步地走。對國學課程,竊以為在大膽探索的同時,還需貫徹當心求證的精神。畢竟,教育是關乎個體命運、國家興衰的大事。
(作者石天強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師)
聲明:本媒體部份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寶寶消化不良怎么止吐
山東銹石
異型石
眼科醫院
男人尿頻
- 廖彬宇作人古詩選:天行記七律
- 為什么越來越少人在同學群說話?真實原因很現實,多少人都懂!
- 近似于自然風的循環風 斗禾獨角獸Unicorn伸縮循環扇XHD03采用評測
- "零售之王"換帥塵埃落定!27年"老招行"王良接棒,保持戰略監督不偏移、不動搖
- 搜狐V8.0.23內測版,做出眾多調整,搶嘗鮮體驗(附下載)
- 證監會增補基金管理辦法,從準入到監管全鏈條管理
- 油價多空分歧加劇,將急跌至65美元還是漲至400美元?
- 末節18分+準小勝!莫蘭特一場論別急著吹,他可能是下一個威少?
- 極富《我的前半生》,女主美成驚鴻仙子,男主被綁架后拍成了電影
- 匯豐銀行佛山市分行: 建行生活上線網點取號功能
- 疫情期間,如何更安全地外出就餐?上海疾控權威解答來了→
- 在同事前面,不想做這三件事情,做的越多越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