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俱備牌照將至未來不遠5G已來
一如此前的3G和4G,通信技術的成熟和落地最終需要的是產業鏈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具體到5G,涉及到政府相關部門、商、芯片廠商、終端廠商等各層面的努力和支持。
從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視 各地5G建設火爆超預期
如上述,作為事關國家和民生的5G,政府的高度重視及各地方的支持是5G能否快速到來的關鍵。那么事實是怎樣的?
從政府層面看,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要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其中5G是必須大力推動和發展的核心技術及應用之一。之后,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設施聯通分論壇上提出促進ICT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享數字化發展機遇,再次將5G提升到戰略高度。
具體到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2018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發布會上表示,工信部高度重視推動5G發展,將繼續秉承開放、合作、共享的理念,與全球產業界一起努力,共同推動5G的芯片和終端的成熟,加快5G網絡的建設進程,加大5G應用的推進力度,爭取讓廣大用戶早日用上5G終端,享受5G各類應用。
正是由于政府從上到下的高度重視,贏得了各地方的支持。截至今日,國內至少已有16個省區市打通5G電話,多個地方政府陸續發布5G產業規劃、行動方案及優惠政策,公布5G基站建設計劃,并開始推動針對5G的應用和產業布局。各地力爭上游,開拓5G建設的繁榮局面。
以上海為例,在上個月剛剛結束的中國聯通全球產業鏈合作伙伴大會上,上海市市長應勇表示,上海已建設500個5G基站,成為全國首個5G試商用城市,并與中國聯通簽署了《深化5G網絡建設和創新應用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海正加快推進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出臺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舉措,積極探索5G在制造生產、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等眾多領域的應用。
而在同期的2019上海5G創新發展峰會上,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建明透露,2019年上海將積極推動建設超過1萬個5G基站,實現中心城區和郊區重點區域的全覆蓋,到2021年,累計建設超過3萬個5G基站,實現5G網絡在全市的深度覆蓋,打造5G網絡建設的先行區。同時,鼓勵5G相關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加強企業上市輔導等工作。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5G應用的節奏可能比想象中還要快。例如上述16個省份,從數量上已經超過了去年4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曾公布的12個試點城市的名單,同時也“超越”了去年三大商公布的18個城市的試點計劃,如江西、安徽并不在此前的商名單之中。
網絡、終端支持不可少 商、終端廠商已加速前行
此前,我國提出2018年大規模試驗組網,并在此基礎上于2019年啟動5G網絡建設,最快2020年正式推出商用服務。目前三大商早已在各大城市建設5G基站,積極開展5G外場,并獲得試商用和商用條件,使我國5G建設在“快車道”上加速前行。
例如作為全球網絡規模最大、客戶數量最多、品牌價值位居前列的電信企業,中國移動在我國移動通信事業發展中始終發揮著主力軍作用,近年來在完成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TD-SCDMA發展重任、推動我國主導的4G/TD-LTE實現全球規模應用的基礎上,積極發揮在全球通信領域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加快推進5G發展。
在5G網絡建設方面,目前中國移動在5個城市開展網絡規模試驗,其中在杭州開通了全國首個符合國際標準的5G基站和5G/4G雙模基站;在12個城市進行了5G業務示范試驗網建設,圍繞31個應用場景建設5G應用示范。5G應用創新方面,成立5G聯合創新中心,建成22個實驗室、匯聚400多家成員,成為國際領先的融合創新平臺。
至于中國聯通,日前其正式發布了“7+33+n”5G網絡部署,即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雄安7個城市城區連續覆蓋,在33個城市實現熱點區域覆蓋,在n個城市定制5G網中專網,搭建各種行業應用場景。此次5G開網標志著中國聯通的5G網絡已經具備商用條件,在走向規模化部署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大步。
而中國電信也已經建成了以SA(5G獨立組網)為主,SA/NSA混合組網的跨省跨域規模試驗網,在北京、杭州、深圳、成都等17個城市開展了5G的創新示范試點,為5G規模發展積累經驗。
有上述可見,商在5G網絡規劃、部署、建設方面已經是蓄勢待發。接下來的是,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倍受消費者期待的5G終端(例如智能手機)又準備得如何?
截至到目前,包括小米、三星、LG、OPPO、中興、華為、一加在內的多家手機廠商均發布或即將發布5G也在2019年MWC展會上展示了5G樣機。
當然,上述終端廠商5G手機的發布離不開5G芯片廠商的支持。而高通、華為作為兩大核心主力均已推出5G基帶芯片,為5G手機廠商鋪平道路,加速5G商用終端的實現。
例如今年年初,華為正式面向全球發布了5G多模終端芯片—Balong 5000(巴龍5000)和基于該芯片的首款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 Pro。
而高通在今年的MWC展會前,已經發布了第二代5G基帶芯片X55,并在MWC展會上推出了PC行業首款商用5G PC平臺—Qualcomm驍龍8cx 5G計算平臺。不僅如此,高通已將5G集成至SoC中的Qualcomm驍龍移動平臺。為此,OEM廠商將能夠利用已在驍龍X50和X55調制解調器上的投入,加速實現全新5G集成式平臺的商用。
此外,高通還與近日宣布攜手OEM廠商包括努比亞、一加、OPPO、vivo、小米和中興通訊,共同支持中國聯通的5G部署。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已經發布的全球首批5G手機中,除了華為采用自研巴龍5G調制解調器,其余5G手機都采用的是均是驍龍855+驍龍X50的方案。而實際的情況是,早在2018年1月,高通就與領先的中國廠商宣布了“5G領航計劃”通過共同合作更好地支持中國智能手機產業。
關鍵化解 NSA是5G大規模商用“先頭部隊”成業內共識
就像前述,5G的加速發展離不開5G網絡部署,不過隨之而來的,解決5G網絡部署選擇NSA(非獨立組網)還是SA(獨立組網)的技術路徑問題,成為能否推進,甚至是加速5G商用進程的關鍵,也是產業各方不得不面對的和選擇。
目前多位業內人士的表態顯示,雖然SA是未來的方向,但NSA將是5G大范圍商用的“先頭部隊”先進行NSA規模部署,以提速5G商用,正在成為我國5G建設的可行選擇。原因何在?
當我們了解了二者的基本概念和功用后不難發現,相較于SA,NSA具有初期建設成本低(可通過升級4G基站、基于4G核心網進行網絡部署)技術可控,有利于商以較低風險,快速推出基于5G的移動寬帶業務;在部署過程中,保證消費者正在使用的寬帶應用以及良好的用戶體驗等特點。
基于此,目前,國際上大部分商都傾向NSA標準組網方案,由于4G網絡在全球范圍內的鋪設更為完備,將NSA作為過渡至SA的組網方案或更加可行。
具體到中國,今年2月26日,中國移動副李正茂在2019 GTI國際產業峰會上表示,中國移動同步推進5G非獨立組網架構(NSA)和獨立組網架構(SA)發展,2019年啟動NSA規模部署,同時加速推進SA端到端產業成熟。
全國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在今年期間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中國聯通在5G建網時第一步是非獨立組網(NSA)逐漸獨立組網(SA)“中國移動和我們的選擇是一樣的。”
不過對于普通5G終端用戶來說,他們最關心的還是組網方式是否會影響到其5G的體驗。
對此,終端芯片廠商高通在今年年初發布了能同時支持NSA及SA的驍龍X55 5G基帶芯片及首款集成5G基帶的驍龍移動平臺芯片SoC,同時鑒于大多數商的思路是先利用NSA和4G基站將5G服務先提上日程、等SA成熟后再進行全面轉換,大部分5G芯片都開始做兩方適應,確保兩種模式的順利交接。
而華為認為,產業要真正發揮5G的性能,最終還是需要SA的架構,而NSA又能在過渡階段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其巴龍5000支持兩種模式架構,也是出于同時滿足過渡階段和日后的需要。所以說,目前的NSA單模手機在將來部署了SA網絡后仍然能溝通繼續使用5G的服務,終端用戶完全不用擔心。
助推經濟發展 5G牌照發放釋放巨大潛力
從上述不難看出,為了加快5G的進程,從政府到產業可謂是不遺余力。原因很簡單,5G的到來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從全球看,根據IHS Markit的《5G經濟》的研究報告,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全球5G價值鏈將創造3.5萬億美元產出,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
從中國看,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分析預測,5G作為通用目的技術,將開辟移動通信發展新時代,加速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進程,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預計2030年,5G將帶動中國直接經濟產出6.3萬億元、經濟增加值2.9萬億元、就業機會800萬個;在間接貢獻方面,5G將帶動總產出10.6萬億元、經濟增加值3.6萬億元、就業機會1150萬個。
其實回望此前3G和4G時代,隨著牌照的發放,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均得到了極致釋放。
例如3G牌照發放于2009年1月,正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第一年,牌照發放后,形成了一條包括3G網絡建設、終端設備制造、服務、信息服務在內的通信產業鏈,對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產生了重要作用。彼時,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曾表示,按照電信企業各自發展規劃,2009年、2010年兩年預計完成3G直接投資2800億元左右。
進入到4G時代,隨著4G TDD和FDD牌照分別于2013年12月和2015年2月27日的發布,進一步釋放了中國電信市場的活力,對拉動4G相關領域投資增長、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內需、實現國家創新戰略產生了重要意義。例如2014年10月,主持召開的常務會議要求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其中一點就是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提升寬帶速度,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
而到了今天的5G時代,就像前述,其蘊含的市場潛能更是巨大。為此,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將根據終端成熟情況適時發放5G牌照,估計是今年某個恰當的時間點。而實際情況是,早在今年1月,苗圩就透露:“今年將在若干個城市發放5G臨時牌照,使大規模的組網能夠在部分城市和熱點地區率先實現,同時加快推進終端的產業化進程和網絡建設,下半年還將用上諸如5G iPad等商業產品。”
此外,、工信部等十部門在今年年初印發的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中也提到要“加快推出5G商用牌照”
由此看,5G牌照的發放也已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本文相關詞條概念解析:
牌照
牌照牌照一般是指號牌,由行政機構下發.政府發給的行車憑證屬這一類.,舊時也指發給某些特種營業的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