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發展及標準爭斗
也許你早已經聽說過無線充電,但遲遲沒有真正接觸到。雖然很多Android支持無線充電,但需要自行購買充電墊,而蘋果的iPhone則完全不支 持,需要購買無線充電外殼才能使用,感覺非常麻煩。是的,相比傳統的有線充電,無線充電還差得十萬八千里,即便今年其出貨量大的了1.6億(IHS調研數 據)。但顯然,它是一種趨勢:
我們已經看到宜家已經開始推廣無線充電家具的概念,希望它們能夠真正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三星也將無線充電功能作為其旗艦的標配,如S6、S6 Edge、Note 5均支持Qi及PMA標準。
不過,我們仍然有疑問:為什么無線充電技術花了這么久才初顯鋒芒,它又何時才能真正普及呢?
技術發展及標準爭斗
起初,無線充電技術并不完善,主要體現在無線充電距離較近、充電效率低、成本高學會原諒;遇到恨你的人等問題。而隨著各個標準的形成,這些問題有所改善,但顯然,多達數種的標準令人們感到十分困惑,無從下手。
說到標準,主要包括WPC聯盟推動的Qi,PMA的Powermat也固然布滿荊棘、充滿坎坷以及A4WP的Rezence,在今年6月,PMA與A4WP進行了合并,將標準統一為AirFuel Alliance。從技術角度來說,它們都是采用磁感應共振充電技術,但存在緊耦合和松耦合兩種類型。簡單來說,緊耦合需要接收器和發射線圈比較靠近,理想距離為5mm,早期無線充電墊均采用這種技術,所以需要比較精準地放在充電墊上。而松耦合可以集成多個線圈,實現更大覆蓋面積,不需要接收器過于接近,但其效率不高,電磁輻射也更大。
顯然,沒有消費者關注這些難記的標準名稱和底層技術,這就是為什么三星選擇同時支持兩種技術,讓消費者不必去搜集太多資料便能夠選擇到兼容配件。目前,對于消費者來說最理想的便是結合松緊耦合兩種技術,但市場中更為普及的技術是Qi。
除了上述標準,也有特立獨行的公司,比如蘋果和摩托羅拉。這兩家公司只在自家的智能手表上使用了基于磁感應共振的無線充電技術。
快速充電和USB C的影響
無線充電無法普及的一個原因,是受到高通等芯片公司主推的快速充電技術影響。顯然,無線充電的限制太多,最重要的是效率一直令人無法滿意。目前,高通快速充電2.0已經可以在30分鐘充滿60%的電量,充電速度是標準充電器的175%,無線充電更是無法企及。至于USB C接口,則可讓用戶不必再查看數據線正反面,同時又能夠減輕厚度、充電速度也很快,這都是目前無線充電技術需要去超越的。
無線充電的未來
毫無疑問,無線充電在易用性方面不夠理想,試問哪一個消費者希望每天回到家、走到那個特定的充電墊前、花上2分鐘去調整充電位置,再等上3個小時才能充滿?所以,真正遠距離、高效的無線充電技術才是未來。
目前,一些新型無線充電技術正在開發中,比如XE,一款類似路由器的設備,能夠實現5米左右的電磁發射距離;uBeam,則是一種基于超聲波的無線充電技術,設備厚度不超過5毫米,同時也擁有較遠的傳輸距離。遺憾的是,這些新技術暫時還沒有來到商用市場。
暫時來說,Qi仍是最主流的無線充電技術,除了三星、宜家等巨頭的支持,WPC也在積極推廣Qi在酒店、汽車、快餐連鎖店的應用,其消費配件也是最為廣泛的。或許隨著技術的進步、價格的進一步降低,我們會在幾年內看到無線充電設備真正走進消費者。
來源:digitaltrends
N軟公眾號掃一掃 觀點新鮮獨到,
有料有趣,有互動、有情懷、有福利!關注科技,關注N軟,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
單身父親 把蹩腳當作高大上,你之所以不死,是因為現在還沒有一個同樣的app從窒息的環境中生長出來。明明無比臃腫和死難用,非要說很簡潔方便。用”已讀“”上線離線“這些煞筆要求來掩蓋真正的缺陷,自欺欺人。
一文雞游戲開發女性神經衰弱怎么辦小兒厭食癥要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