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鄉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農旅融
近年來,李故鄉深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采取“產業示范園+戶辦小庭院”模式,走精細化道路,傾力打造出一批集采摘、旅游觀光為一體的農旅文融會發展產業,讓高山露地綠色蔬菜變身高端品牌,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鮮花圍菜園既觀光又賣錢
“花卉長廊吸引游客的眼睛,高端蔬菜留住游客的腳步,讓他們能在農場里親手采摘嘗鮮、包裝帶回。”李故鄉駐永樂村第一書記郭叢林說。
郭叢林介紹,2016年,李故鄉立足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聘請專家經屢次考察、水土分析,從山東、天津等地引進適合該地種植的蔬菜,進行小面積試種實驗,所產蔬菜外觀漂亮、口感好、營養價值高。今年,該鄉大力推行山東、天津等地引進的水果蘿卜、四季豆、水果黃瓜等10多個品種。
“我們種的這個白玉黃瓜,不用化肥和農藥,直接可以生吃。”永樂村七組侯紹興順手在黃瓜藤上摘下一個遞給筆者。咬上一口
,脆甜、清香的味道,口齒留香。“我們利用天時和地利,以鮮花圍菜園的營銷手段,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李故鄉黨委書記何應忠介紹,通過原生態、無污染的種植方式,讓“高山菜”成為了可吃、可看的“高端菜”,一分地賣出幾倍的錢。
種菜有奔頭多產融會笑開顏
“種菜有前途,現在每家每戶基本上莫得哪一個種其他的作物了。”74歲的青林村王本學老人,見證了該村種菜致富的巨大變化。王本學家每年都要種植近20畝的甘藍,如今又辦起了農家樂,菜品自產自制自銷,年收入達20多萬元。
隨著蔬菜產業范圍的逐步擴大,種植大戶還外出租地種菜,張家壩村的羅榮昌就是其中之一。他所經營的林源生態農場達300多畝,年純收入達20余萬。
“我們通過種植技術培訓、政府補貼等方式,引導大眾積極發展蔬菜產業。”李故鄉農業站站長張洪偉介紹,近年來,李故鄉以市場為導向,以特點為競爭力,深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大力發展高山露地綠色蔬菜產業,基本形成了“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家庭小庭院”互動、互融、同享發展格局。如今,該鄉蔬菜種植面積達3.15萬畝,總產量近10萬噸,年總產值達7800萬元,遠銷重慶、西安、上海等地,年人均蔬菜收入5500元以上。
孩子臉色發黃需要查甚么寶寶積食拉肚子的癥狀小孩便秘吃什么心絞痛是什么癥狀怎么個疼法如何祛風止癢
專家說
中年女性失眠多夢如何調理
寶寶健脾吃什么好
- “包”過!李滄這位班主任手繪帆布包給中高考送上祝福
- “粉紅色”別糾“節”
- 縱橫于阡陌,有懷舊也有喜新的,像那匹鐵馬
- 智造不凡,族領未來|大族半導體2022年新技術及關鍵換裝發布會成功召開
- “雙減”財政政策整整一周年 培訓機構日子過得如何?
- 不用懸念!德甲法甲冠軍已產生,40歲華金再奪國王杯
- 《單色莫比尼烏斯 刻之代贖》開發者訪談 不建議復習《傳頌之物》
- 丹寨縣金泉街道:“三強化”推進特殊人群加強針傳染病工作
- 港媒曝陳奕迅近況,忙著考電單車續期,穿拖鞋出門接地氣
- 廣發證券(000776.SZ)擬10股A股派5元 于7同年13日分紅
- 粵開證券新一屆董監高亮相,新規劃三大渦輪引擎發力打造上市精品券商
- 就有,對芬蘭“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