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中考特長生全科化為何引爭議
如何突破唯學科、唯分數的傳統模式,逐步建立基于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新的高中招生錄取機制,是推動中考改革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近日發布的《濟南市2016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意見》提出:普通高中經市教育局批準,可招收一定數量的學科特長生,這里的學科包括了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規定的所有科目。這也意味著中考特長生由原來 藝術、體育 特長,拓展為全學科特長。此消息一出便引發了人們的討論,特長生 全科化 的命題是否成立?對學生的學科優勢是否應在中考中有所關注?以中考降分方式來嘉獎具有學科優勢的學生是不是妥當?
特長生 全科化 的命題是不是成立?從理論上講,學生特長不僅可以體現在傳統的藝術、體育等方面,還可以體現在各個學科。但相對藝術、體育而言,學科特長的標準是什么?如何認定?通過考試成績是不是就能認定?特別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這類學科特長的顯現是不是具有一定穩定性和持久性?這些問題都還有待深入研究。固然,學生在不同學科學習方面確實會存在一定差異,也會表現出一些明顯的學科優勢。因而對初中學生而言,與其用學科特長加以認定,不如用學科優勢更加貼切。
在今天的教育教學當中,對學生學科優勢的關注究竟應當擺在一個甚么位置?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它在中考中的地位。義務教育強調打好共同基礎,增進全面發展,但其實不排斥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學科方面的優勢。因此,在教育教學層面如何 揚學生之所長 一樣非常重要。 揚長 必將要求學校在教育教學進程中,真正保證學生在具有學科優勢的科目學習中能夠 吃得飽 吃得好 ,當前部分學校展開的分層教學、走班制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這1問題的解決。
對學生的學科優勢是不是應在中考中有所關注?學生的學科優勢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得到關注,在中考中一樣也應當得到關注。事實上,在目前各地中考的自主招生中,除藝術、體育特長,人文、科技特長和某些學科方面的優勢也都成為重點考察的內容。
還有一些地方的中考改革,也關注到了學生的學科優勢。有的地方的中考改革方案規定,除語文、數學、外語等科目之外,計入中考錄取總成績的其他幾門科目可由學生自主選擇。由此也產生了一些爭議,爭議主要來自兩個方面:1是義務教育是一個全面打基礎的階段,讓學生自主選擇計入中考錄取總成績的科目,容易加重學生的偏科傾向;2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尚處于成長期,讓學生自主選擇計入中考錄取總成績的科目,存在較大的盲目性。
濟南的中考新政,允許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特點和招生情況自行判斷,從而肯定相應特長科目要求。這1改革的本意,是為了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推動高中多樣化發展;也是為了彰顯學生的學科優勢,增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講,改革符合高中教育發展方向,也與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相契合。但要使其真正落地,還需與中考改革的整體推動相配套,否則改革效果將會比較有限。
以中考降分方式來獎勵具有學科優勢的學生是不是妥當?濟南的中考新政提出,推薦生試點學校錄取全學科特長生,可在統招線下照顧5分。仔細分析,實際上這也是另外一種情勢的加分。針對中考加分項目過量過濫、違規加分現象突出等問題,目前各地正在清理中考加分項目,規范加分行動,其中逐步取消獎勵性加分,適當保存補償性加分是一個整體趨勢。但從一些地方的中考改革實踐看,一方面在清理加分項目,一方面又在增加 統招線下降分錄取 的項目,不免有些矛盾。事實上,對于學生學科優勢的嘉獎,與其通過簡單地降分錄取,不如通過增加一定的選擇性,或結合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來加以體現。
如何突破唯學科、唯分數的傳統模式,逐步建立基于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新的高中招生錄取機制,是推動中考改革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地方而言,推動中考改革還需牢牢抓住這1核心,通過改革試點力求獲得突破。
(作者汪明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聲明:本媒體部份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生物谷燈盞生脈膠囊怎么樣頸椎骨質增生偏方
風濕骨痛涂什么藥油有用
什么是老年性陰道炎
用什么可以降溫的方法?
- “人間芭比”Lisa:靠一個動作成頂流巨星,英年早逝20歲坐擁過億身價
- 疫情中的特殊618,“承壓”的諸州寫下反思
- 女人們過了50歲,夏天穿裙子記住“三不要”原則,顯老不說還沒氣質
- 何時拔除您的 Android 緩存以及具體操作方法
- 地產5億公司債票面利率定為4.50%
- 人人皆可參與的賽車運動 吉利超吉杯賽體驗營之繽瑞COOL
- 22年軍考已經解決,什么時間公布點數,什么時間可填報志愿?點成軍考
- 這三樣東西,是老婆的軟肋,男人若能掐準,老婆就會愛你入骨
- 學醫,你作好了嗎?
- 妹妹在商場向哥哥撒嬌,寶媽湊近一看,哥哥臉上的表情有點有意思了
- 媽媽本想給寶寶拍大片,誰曾想寶寶的小步伐亮了,網友:實在太可愛了
- (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連續邁上新臺階,我國國際貿易十年交出亮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