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宣布放棄造車曾計劃投資218億
發布時間:2020-10-20 19:26:06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工業設計師、發明家、真空吸塵器的發明者、戴森公司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被英國媒體譽為"英國設計之王"。他是除維珍集團的理查德·布蘭森外,最受英國人敬重的、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
近日,戴森發布公告宣布該公司已經取消了電動汽車制造項目,原因是“該項目在商業上不可行。”
戴森公司創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本周一的一封內部郵件中提到,“做出這個決定并不是因為產品出現了問題,也不是因為汽車團隊出了問題,生產汽車更為復雜,盡管我們在整個開發過程中都進行了艱苦的努力,但我們再也看不到使它具有商業可行性的方法了。”
戴森公司創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
詹姆斯·戴森在郵件中表揚了汽車團隊,并表示,將會讓汽車團隊的研發人員進入到戴森其他的項目當中。“當然,如果有人不希望留在公司,公司也會公平地給予他們應該得到的尊重。”此前,為了電動車業務,戴森開啟了全球挖人,其全球生產研發主管是阿斯頓馬丁前工程總監Ian Minards,其汽車商業總監Andy Gawthorpe之前曾擔任捷豹路虎市場戰略和規劃總監,而工程主管John Stamford是梅賽德AMG英國F1發動機部門電子主管。今年4月,英菲尼迪前全球總裁羅蘭·克魯格也被挖到了戴森,成為汽車項目的負責人。戴森的電動汽車項目在2016年啟動,當時戴森計劃將投資超過2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18億元)去開發與眾不同的電動汽車,所投資的資金,一半用于制造汽車,另一半用于電池開發,該公司家還計劃在英國投資2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7.5億元)用于建設電動汽車測試軌道。該公司的電動汽車業務部門有523(參數|圖片)名員工,其中有500人在英國工作。2018年,戴森表示其將在新加坡的工廠生產電動汽車,計劃將在2019年完成首批汽車,在2021年正式下線。金融時報曾經這樣評價戴森造車,“如果成功,就可以重新定義戴森品牌;如果失敗,會消耗大量資源,甚至有可能讓品牌隕落。”今年5月,戴森放出了車輛的初稿圖紙,這算得上是戴森汽車項目披露以來為數不多對外公開的產品信息。從圖紙上看,這明顯是一臺SUV車型,三排座布局。車長5米左右,車高1.65米,比很多SUV都要低,整車造型看起來偏向MPV。
盡管放棄了造車計劃,但戴森將會繼續利用剩下的資金去研發新技術,未來戴森仍將會投入精力在固態電池、傳感器、視覺系統、機器人技術、機器人學習和AI開發等方面。對于此次取消汽車項目,詹姆斯·戴森表示:“這不會是戴森第一個改變方向的項目,也不會是最后一個。這次取消電動汽車研發項目不會對戴森未來的投資產生影響,戴森將繼續加強其在英國和新加坡的建設。”外界認為,固態電池或許將成為戴森發展的重點,2015年10月,戴森斥資90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固態電池公司Sakiti3(名字基于Li鋰元素和其原子重量而來)。相比三元鋰電池,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電池形態、安全性等方面均有著更好的表現,一度被認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最佳選擇。在造車新勢力中,戴森幾乎是最著重投入電池自主研發的,而其他同行大都選擇購買供應商的成熟電芯進行打包。
對于戴森來說,電動車使用的電機與戴森產品所使用的電機從結構上并無太大差別,配合上戴森多年來積攢的電機控制技術,理論上表現會很不錯。
除了戴森,大量想要在純電動車上有所作為的車企也在投入固態電池的研發。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在2018年曾向電池公司Ionic Materials投資6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64億元人民幣),以開發電池新技術,目標是在2025年讓自家電動車用上固態電。
日本媒體在2017年報道豐田打算2022年賣固態電池汽車,寶馬在2017年時候也宣布與美國電池技術公司Solid Power著力研發下一代固態電池技術,希望能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兩到三倍。
在造車上宣告“失敗”的戴森,未來很可能成為一家固態電池供應商,如果成功,那將會成為戴森又一門賺錢的生意。加快科技創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審時度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開展前瞻性的研究,加強對有望成為今后主流科技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