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區40個充電樁建成未投用充電站處于
商都路電動汽車充電站內的充電樁目前基本處于閑置狀態
多年來,電動汽車的發展一直受到舉國關注。10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為我國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送來了利好。那么,作為國家新能源電動汽車推廣示范城市,鄭州市內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有多少?運行情況如何?又面臨哪些問題呢?
【新聞回顧】
國務院出大招力挺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看點一:加速設施建設
意見明確,堅持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戰略取向,按照“樁站先行”的要求,分類有序推進建設,確保建設規模適度超前。
看點二:統一充電標準
意見明確了“統一標準、通用開放”的原則,提出要加快制修訂充換電關鍵技術標準,并促進不同充電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提高設施通用性和開放性。
看點三:完善扶持政策
意見特別提出,鼓勵充電服務、物業服務等企業參與居民區充電設施建設運營管理,統一開展停車位改造,原則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
意見還明確了七大扶持政策:一要簡化規劃建設審批;二要加大補貼力度,加快制定“十三五”期間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財政獎勵辦法;三要拓寬多元融資渠道,有效整合各類公共資源為社會資本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創造條件;四要加大用地支持力度;五要加大業主委員會協調力度,制定全國統一的私人用戶居住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示范文本;六要支持關鍵技術研發;七要明確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完善有關制度和標準。
【本地調查】
商都路充電站用了4年閑置了
鄭州市商都路與京廣高鐵交叉口西南角,有一個大院,這兒就是國家電網在河南投建的第一座充電站——國網鄭州供電公司商都路電動汽車充換電站。
“所謂充換電站,有兩層意思:一是可以為電動汽車充電,二是可以為電動汽車更換蓄電池。”10月10日下午,鄭州供電公司電動汽車服務公司專責劉杰說。
商都路電動汽車充換電站由東側的充電站和西側的換電站兩部分組成。
東側的充電站內,共有兩排12臺充電樁,每一個充電樁都可以為電動汽車充電。該充電站自2010年6月19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以來先后為電動公交車充電4000多次,公交車總行駛里程達42萬多公里。不過,該站站長陳青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充電站基本就停止向公交車充電了。
商都路換電站只為30輛公交車服務
商都路充換電站的另一部分,就是換電站。
據悉,商都路充電站建成投運后,由于公交車充一次電需要3個小時,不少司機反映,如果有足夠的電池在這兒備著,公交車來了,直接更換電池,就方便多了,這才有了商都路換電站。
劉杰說,商都路換電站,其實就是商都路充電站的擴展工程;去年9月下旬,該換電站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
“如今,商都路換電站已經運行一周年,截至10月8日,為公交車換電突破1萬次,充電量突破100萬度。”陳青說,一年來,商都路換電站分別為158路、160路、168路、916路等四條公交線路的30輛公交車換電,非常方便。
博學路換電站
建成后沒派上用場
去年9月,和商都路換電站一同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還有位于博學路與祭城路交叉口的博學路換電站,共有四個工區。
記者來到博學路換電站發現,該換電站一個人都沒有。“去年建成投入使用,但沒有車輛來換電。”劉杰說。
據悉,博學路換電站和商都路換電站一樣,使用的是換電機器人,整個過程只需要8分鐘。
按照鄭州市的規劃,這兩座換電站投入使用后,將為鄭州市內100輛公交車和50輛城際公交車換電。然而,這兩座換電站同時建成后,只有商都路換電站為30輛公交車進行換電服務,這個站一直沒有派上用場。
另據了解,目前我省除鄭州外,許昌、新鄉分別有2座、4座換電站,主要為出租車服務。
鄭州市區40多個充電樁
至今一個沒用上
如果說充電站、換電站是為公交車提供充換電服務,那么,旨在為市民服務的充電樁又是一個什么處境呢?
記者發現,在鄭州市綠城廣場南側、棉紡路、建設路防空兵學院對面、淮河路與工人路交叉口等地有多個充電樁。但遺憾的是,這些充電樁無一發揮作用,顯得十分“寂寞”。
據悉,5年前,鄭州市在市區建設了40余個充電樁。如今,5年過去了,這些充電樁一直沒有真正投入使用,而原因是沒有電動汽車前來充電。
京港澳高速河南段26座快充站
建成一年沒運行
10月10日下午5時,京港澳高速公路鄭州東服務區(西區)內,一個敞開的“大棚子”下,有四座加油機模樣的器物。 白色帳篷中間懸掛的標牌告訴人們,這兒就是“國家電網鄭州東京港澳城際快充站(西區)”。
記者在站內看到,該快充站配套安裝了相應的配電系統、監控系統、計費及安防系統。
據悉,該快充站于去年9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可同時為8臺電動汽車充電,一般只需20分鐘即可充電80%,可提供150公里至200公里續航里程。
河南省電力公司營銷部有關負責人透露,河南省電力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京港澳高速河南段,平均每38公里建設一對電動汽車快充站,共計26座。
令人遺憾的是,由于沒有電動汽車,快充站建成后一直沒有真正運行。
海馬公園建了倆充電樁
引導居民購買電動汽車
目前現有的充換電設施,基本上以電力部門主導建設,但也有例外。
經過多方打探,記者獲悉,在鄭州市鄭飛小區內,有幾個企業自建的充電樁,主要為本企業為數不多的幾輛電動汽車服務。而在鄭東新區海馬公園一期地下停車場,記者也發現了兩個充電樁。
“我們這兩個充電樁,2013年建成,居民可以免費充電。”海馬公園一期管理處的張曉康說,海馬公園的開發商是海馬集團,而海馬集團就是汽車生產商,他們在海馬公園停車場建設充電樁,也是為了鼓勵和引導居民購買電動汽車。
張曉康說,海馬集團開發建設的樓盤,都會配建一定的充電設施,盡管暫時沒用,但相信今后一定會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