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文化論壇守護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兩岸文化論壇:守護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臺海9月7日訊 據中新報導,9月6日,臺北喜來登飯店,群賢畢至。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和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10年兩岸文化論壇”在此隆重舉行。來自兩岸150余位文化界人士,以“掌控契機,首創新局”為主題進行研討、交流
探討商簽文化交流協議
此次論壇,中華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蔡武、臺灣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臺灣美術基金會名譽董事長盛治仁等共同出席,遭到島內輿論的關注。
開幕式上,劉兆玄致歡迎辭說,自從兩岸開始直航以后,各個領域都有許多論壇活動,今天的文化論壇是兩岸互動發展中一個里程碑,代表兩岸關系發展的重要一步。
蔡武以“當前大陸文化發展及對兩岸文化交流的前瞻”為題作專題致辭。他說,兩岸的和平穩定與共同繁華,不能僅僅依賴物資方面的互利,經濟合作與貿易來往不能夠替換文化交流與思想溝通。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緣由,兩岸文化交流還存在一些壁壘和障礙,需要兩岸同胞共同作出不懈努力,修建鼓勵和支持兩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圍,共創互利共贏新局面。
為推動中華文化在兩岸的傳承與發展,蔡武提出4點意見和建議:1是凝聚共識,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制度化;2是深化交換,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3是搭建交流平臺,不斷拓展交換領域;4是加強產業合作,增強兩岸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蔡武表示,我們期待雙方積極為商簽兩岸文化交流協議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在成功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后,深入探討、協商簽訂兩岸文化交流協議,建立兩岸文化合作機制,有效地集中雙方的資源、資金和創意,努力構建兩岸文化交流新格局。
盛治仁致辭時以“花開并蒂”形容兩岸文化。他說,兩岸分隔60年,文化發展策略雖有不同,但兩岸文化有同文同種的利基。政治再強大,還是會隨歷史而去,但文化卻可流傳百世。
盛治仁表示,文化并不是零和。兩岸以開闊和兼容并蓄的心胸展開交換,必可再創偉大的中華文明。
在“瀏覽”中相互走近
兩岸交換,文化為先。兩岸開放來往20余年,期間海峽也曾風云變幻,但文化交流始終是維系兩岸互動關系最重要的紐帶。
臺灣資深戲劇工作者貢敏提交論壇的一份論文,將臺灣某演出經紀公司歷年約請大陸傳統戲曲來臺演出的記錄數據列了一份表:自1993年5月至2010年10月,共約請40團次,劇種有京劇、河北梆子、川劇、越劇、唐山皮影、淮劇、湘劇等9種,演出地點遍及全臺各地。
注意到,即使在1995年至1996年兩岸關系低迷時期,兩岸戲曲的交換來往也不曾中斷,仍有5家大陸劇團赴臺演出。
貢敏表示,中國數百種傳統戲曲藝術,都是我們民族共同而美好的記憶。自海峽“解凍”以后,投身于兩岸文化交流活動者不知凡幾,匯而總之,所產生之巨大親和力,足以強化國人血濃于水之感情,促進兩岸同胞化解歷史傷痕,晉于和諧之地步。
兩岸分隔60余年,文化上必然會產生很多差異。兩岸交換中,如何看待這些差異?
人民文學雜志主編李敬澤在論壇上談到兩岸文學交換,舉語言為例說,兩岸書面語乃至口語,都有一些微妙的差異。這類差異來自漢語自1949年以后,乃至1949年之前就已分化的不同的發展路徑。就臺灣而言,使用書面語寫作的人有更加深厚的古典文學背景,或許還有白話文發展前期的書生音調。固然,歷史和生活也塑造著語言,60年來,臺灣同胞獨特復雜的經驗,也一定反應在語言中。
李敬澤認為,漢語的分途發展,猶如兩個兄弟各自帶著母語去經歷世界和人生,他們多年后坐在一起,發現他們的口音和表達有相同也有不同,這類相同是珍貴的,使他們兄弟相認,這類不同也是珍貴的,由于正是這類不同表明,他們都以各自的方式拓展了母語,使這母語變成了一種更廣闊、更豐富、更具彈性、更具表現力的語言。
文學的一個根本功能,就是讓我們相互走近。李敬澤說:“今天我想說的是:讓我們相互閱讀,讓我們在瀏覽中相互走近。”
攜手合作打造國際品牌
兩岸關系自2008年以后已是一番新天地。如何掌控兩岸關系發展的新契機,以新思維新做法首創兩岸文化交流之新局?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沈慶京長時間關心兩岸文化交流,他說,有一種強烈的體會,兩岸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是兩岸最能實踐優勢互補的“軟實力”,這項軟實力源自“中華文化”,為兩岸所共有又各擅勝場,雙方合則兩利。
沈慶京說,這次參與主辦“兩岸文化論壇”,目的是要讓兩岸文化界人士深入討論,交換意見,凝聚共鳴,期待兩岸掌握難得的歷史契機,推動兩岸在“軟實力”課題上獲得更大的成績。
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合作,是這次論壇的熱點話題。
文化創意產業中包涵的是創造力,文化底蘊,知識產權。臺灣專家方芷絮說,大陸有資金、土地、市場等“硬實力”,臺灣有創意、人材等“軟實力”,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基礎上,兩岸若能在文創產業攜手合作,必能打造世界級的以中華文化為底蘊的文化藝術、影視娛樂、音樂展演、設計精品、數字內容等各領域的國際品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文明之所以綿延不斷,一個重要緣由就是具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華文化聯誼會常務理事馬盛德說,保護非物資文化遺產是每個中華兒女的歷史使命與,兩岸在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頻繁,成果卓著。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時期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讓海峽兩岸攜起手來,共同建設好、守護好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嬰兒拉肚子怎么調理赤白帶下用碧凱保婦康栓怎么樣
碧凱保婦康栓包裝
康復科
食管癌術后
- 格力電器擬立時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 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業績考核指標同時被調整
- 丹陽限招120人,政策扶持,不限專業,在崗工作也可正常跟進,6月15日報名年末!
- 奧尼爾笑了,尷尬紀錄終于被打破,UGC“高光”表現籃網輸球不冤
- 高考畢業生扎堆做近視手術 專家提示:并非人人可做
- 3000億/條 千億高活性益生菌打破活性新高度
- 腌臘肉,放鹽比例很重要,教你60年老經驗,好吃零添加,1年沒用
- 蒸米飯時,不能只加水!廚師長教你5個竅門,粒粒迥然不同,飽滿香軟
- APP培養!阜陽兩地最新通知!
- 1元紙幣結算24000元,就是這個特征,你能找到嗎?
- 主婦與人相處,禁止這3種虛偽,不然你根本不會成為同事圈的一員
- 監管重拳直指亂象 人身保險銷售MLT-呼之欲出
- 保羅狠惹爭議!中投踢腿有傷人嫌疑,鵜鶘老六痛苦捂襠,防出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