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要說瘋狗說的幾個問題了這是我自己的一
有關定制游的話題,TBO已經進行過多次探討,經過@江湖上最后一條瘋狗與@最后的王爺的三輪激戰,定制游基本已經被“扒皮拆骨”,只等市場的檢驗。我們本以為這個話題可以就此塵埃落定,但江湖并不想因此太平,狗哥之后,@江湖倒數第二條瘋狗又要“起底”定制游。其中的精華在于,以現階段SaaS軟件的收費標準,倒推什么規模的旅行社才是SaaS系統商的潛在客戶,結論無比“心酸”。既然他不吐不快,TBO也希望能通過更多的角度,來看還處在發展階段的定制游市場,或許我們會有新的發現。
在我看來,定制游要看客戶想要什么樣的服務,想支付什么樣的價格。定制游服務對象大致分為兩類,比如德邁的模式主要服務高層次客戶。
年前中國銀行曾經組織了一次私人的銀行客戶茶話會,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德邁,感受是他們的產品確實能提供個性化、小眾化服務。這些高端客戶在乎的不是價格,而是對方提供的產品是不是能滿足自己的欲望。
中低端客戶的定制理論上不能叫定制,只能說是線路建議,就是給消費者一條比跟團游更自由的行程,消費者得不到一對一的服務,企業也無法滿足消費者更多甚至無理的需求,這都是正常的。當然,他們基本也不會提出這方面的需求,因為資金、預算、時間三方面都有限制,就像沒去過港澳的消費者,基本不會去芬蘭看極光一樣。
現在大部分創業公司也分兩類,這里只談大眾需求的定制游創業公司,一種就是定制規劃,一種是SaaS服務。
有一點我是支持瘋狗的,一個去都沒去過當地的OP,怎么感同深受?
先說做定制規劃的公司。如果不是做高端定制且有長期經驗積累的規劃師,怎么能確保行程規劃合理?分配給客戶的OP,很多都是留學生、兼職人員或者旅游經驗比較豐富的用戶。這些定制師用系統規劃行程,上游記看看就上手,定制根本沒有標準可言。
比如一些公司會按照定制師等級收費,還沒有做行程,就要按OP等級標準付費,誰愿意?回到開頭那句,客戶需要什么樣的服務,愿意支付什么價格,沒有服務憑什么支付價格?服務還沒有明確就開始定價,也許消費者付出的費用壓根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還有一類規劃公司類京東模式,有自己的規劃團隊,其實效果一樣。也許一份行程給了無數個人,就是幾個國家或者城市碎片拼接起來的。預訂大多來自于各大OTA或者供應商,他們再加價賣給客人,稍微用點心的客人自己去預訂可能還能省下10%左右的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幸福與快樂,中低端客人是價格敏感群體,一定會比價。這樣的客戶還不如自己用行程規劃軟件自動生成一個行程,然后隨便改改,再從OTA預訂,最后他們會發現多花幾個小時,幾個朋友一起出去旅游的費用能省下了幾千塊(規劃費和產品加價產生的溢價)。
有的公司客戶渠道就是幾大OTA平臺,這種公司一點價值都沒有。一個公司沒有產品端、沒有客戶端,存在的價值在哪?只能靠現在一些信息不對稱或者懶客戶產生訂單,這讓我想起90年代有個大哥大,知道各地行情不一樣,用信息不流通做貿易一樣,這種創業是不可持續的。
再說某企業,雖然用戶多吧,但為什么某大型旅行社投資前,他們的年收入只有千萬?因為他沒有優質的資源端做支撐,客戶看完游記就去OTA預訂了,根本沒法變現。現在為什么營收增長快,是因為該大型旅行社給他們投放了資源端。一個有用戶基礎的公司都難以變現,更何況是又沒用戶、又沒有資源的創業公司,不是搞笑的是干嘛?
我們再來說說SaaS服務——那就是開玩笑,現在只要是C端做不下去的公司都說自己是SaaS服務商。
我本身是旅游行業的從業者,每年都有無數賣SaaS的公司來推銷,如果我全都買,一年至少要付出20萬元的成本。現階段,國內的旅行社或者旅行服務商高度分散,且遍地都是規模小到不能再小的作坊式旅行社,你們覺得誰能承受?他們壓根沒有那么多用戶。
你說你賣給大的旅行社,全國做到1億以上規模的旅行社有多少家?全國旅行社總量在三萬家左右,其余掛靠的不少,估計有幾十萬。這個掛靠的數據我沒有,但是能支付起這個成本的旅行社,年銷售額至少要在1億以上。
因為定制現在畢竟不是主流,假設其中有5000家買SaaS服務,這些企業一年可能有5000萬-1億的收入,這個規模沒有任何資本溢價的空間,未來也沒有任何增長可能,怎么上市融資講故事?這還是獨角獸公司才能做到的規模,如果有幾家企業競爭還做不到這個規模。
有人肯定會說,我有5000家旅行社用戶了,我要推廣我的資源很容易,
那更扯淡。5000家用戶要付得起1萬的SaaS費用,就必須有至少1個人專門做這個工作,按照毛利10%來算,至少要有60萬的銷售額,才能覆蓋基本的人工和SaaS成本。
一家旅行社想要賺錢必須自己采購核心資源,需要資金投入、海外墊資、自己推廣,以及公司基本攤到人頭的開支。一年如果做不到240萬營業額、有24萬毛利,根本賺不到錢,一個做1億規模以上的公司會為了這么點利潤做大投入?就算大投入,他們肯定也要控制資源端,你SaaS公司想賣點產品給他們可能嗎?資源都被控制住了。
SaaS公司又有故事要講,我可以做串貨分銷。可是,旅行社傻嗎?本來我可以賣1000元的東西,被串貨的分銷到淘寶等各個渠道,自己跟自己打價格戰嗎?旅游行業單產品資源一定要高度聽從命運的安排集中,要不攜程搞那么多特牌獨家合作干嘛?攜程下游的產品被酒店或者代理到處分銷了,毛利怎么保證?道理一樣。
如果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高價格分銷賣出去,就算其他定制公司用這個產品,他們的毛利也只能維持在%,SaaS公司怎么賺錢?所以都是扯淡。
最后,要說瘋狗說的幾個問題了,這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怎么解決客戶和資源端匱乏的問題。要有自己獨有的資源點,不需要多,也許個就能夠成渠道優勢。這個最好是主流產品,吸引一批基石客戶,做好行前行中行后服務,然后通過一些激勵政策,積累更多客戶規劃的線路,像某企業為什么營收增長快,是因為有一大批游記和使用的用戶變現。現在要做的是不管你去不去,先積累一批線路,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
創業公司做一個簡單的模型,讓用戶去發揮,然后根據用戶創造的景點、酒店、城市機票、當地五臟六腑運轉正常吃喝玩樂的數據分析,找熱門數據選擇性采購,增加資源庫和產品毛利。比如去法國的游客都要去盧浮宮,這個就去采購。
客戶的需求千奇百怪,只提供主流的產品庫、讓客戶去補充特色產品庫的模式,就可以邊積累、邊采購,形成一個有效循環。這樣資源端才能不斷補充,客戶端不斷積累。規劃行程的事情交給客戶自己,客戶自然會選擇適合他們的行程走。你們只要把行程變現,別讓他們流失到其他平臺去預訂就好了。
總結一下,從目前市場的亂象來看,我支持瘋狗的觀點,特別是主流定制公司。從定制的定義來講,還是要區分高、中低端客群創業,服務模式完全不同,盈利只能來自資源端采購的完善,定制的線路也可以很傳統,但是資源端都沒有傳統的東西,還要賣出不傳統的價格,是不是有些搞笑?
怎么辨別產后流血小兒感冒的癥狀及預防小兒中毒性腦病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