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線下生鮮店美團做新零售的底氣從哪來覆蓋
布局線下生鮮店,美團做新零售的底氣從哪來?
[ 億歐導讀 ] 與傳統零售業相比,阿里、京東、美團這些擁有億級用戶量的中心化平臺,最大優勢也許就在于龐大的數據量、多元的數據維度與更細的數據顆粒度,對于進軍線下來說,還是需要遵守實體零售的規則。
2017年,超級物種面世,美團掌魚入海,阿里盒馬加速快跑,京東宣布要開100萬家便利店。線上平臺將“場景”拖回線下,在日常生活中吸引用戶消費,并向線上轉化。
進入2018年,生鮮新零售再起波瀾。5月25日,美團旗下小象生鮮在北京方莊開店,與20公里外的掌魚生鮮形成犄角之勢。
這是美團開的第二家生鮮超市。對于美團而言,掌魚只是試水,作為品牌升級的小象才是真正的行軍號角。
隨著巨頭陸續加入生鮮新零售的戰局,北京、上海成為開店的前線戰場。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當生鮮超市開到他們身邊,生鮮新零售可能已走到“中場戰事”了。
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數據之爭才是最先交火的主戰場。
戰場回歸線下,交火仍在云端
新零售出現之前,生鮮的概念沒有統一:線上,要說起10年前興起的生鮮垂直電商,融來十幾萬資金的創業者帶著單反下鄉,拍好照片上傳站,開起農副產品買手店;另一種是類似于山姆會員店與麥德龍式的高端生活超市,質量精致,但價格說不上平民化。
所謂新零售,便將二者進行融合。互聯公司搭建起線上平臺的同時,下建起超市,占據線下生活場景。此次小象生鮮線下開店,一方面可以作為美團生鮮鏈條中的前置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媲美高端生活超市的服務,為線上平臺導流。
無論如何,游戲場景回到線下,平臺更需遵從實體零售的規則。
實體零售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三方面:第一,以最低成本,讓消費者在正確地點買到正確產品;第二,讓存貨降到最低,但仍舊能夠提供優質服務;第三縮短產品庫存,周轉以及生命周期,以應付快速的市場環境變化。
實體經濟的市場規則,加上開店成本高昂、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生鮮超市的精細化運營,幾乎成為平臺參加游戲的入場券。
精細化運營,依賴平臺的數據能力。與傳統零售業相比,阿里、京東、美團這些擁有億級用戶量的中心化平臺,最大優勢也許就在于龐大的數據量、多元的數據維度與更細的數據顆粒度。這些數據可以反饋海量市場信息,消費者是誰、日常消費多少商品、價格敏感度高低、正確開店地點在哪——這些問題,在生鮮超市開業之前便有了答案。
平臺數據越全面,生鮮超市的運營成本就越低,越具競爭力。就像客戶端之于傳統門戶,二者的最大區別并非信息流,而是千人千面的智能推送算法。算法越精準,信息流占據用戶的時間越長。
因為整個的配套 而數據能力的比拼,往往發生在人們看不見的前期決策階段。換句話說,當小象生鮮剛剛出現在街頭時,可能已經是“中場戰事”了。
餐飲大數據,美團的拿手戲
美團在開拓新業務時一向謹慎。美團打車在南京低調運營整整一年之后,待產品完善,市場反饋良好,才登陸上海。
5月25日,小象生鮮出現在北京方莊,在掌魚基礎上進行品牌升級。此次開店距離上次掌魚開店,過去了10個月。可以看出,將近一年的試驗,美團對于生鮮新零售領域已具備十足信心。
這種信心,可能來自于餐飲大數據。
“吃得更好”是美團一直秉持的使命。團購、外賣到生鮮,看似是三條賽道,卻都沒有離開用戶的餐桌。
合理想象一下,小象生鮮開店之前,美團可以結合到店用餐數據、外賣數據,分析某一地點周邊人群的消費能力與口味傾向。不僅選址規劃更為合理,還可以在精選食材基礎上,定制更多人喜愛的半成品食材,促進銷售、減少庫存,作用于供應鏈的優化。
比如金針肥牛,就是小象生鮮針對某一區域用戶的口味偏好,設定的三十余道快手菜之一。除了地域性定制,小象生鮮的選品,也可以在時間維度上參考季節性變化,讓用戶“吃得更好”。
正確的選址,決定了小象生鮮將成為美團生鮮戰略的高頻線下入口。正確的選品,將使小象生鮮的消費者更具黏性。
雖然其它平臺也有數據,但沒人比美團更懂人們的口味。對于消費者來說,“懂我”的超市,這才是高品質生活應該有的樣子。
進一步拓展,美團外賣的物流體系,足以滿足3公里的配送服務,再加上大數據選址,小象生鮮將進一步降低了高品質生活的門檻,提高消費者體驗。
除了外賣,其它物流體系幾乎無法直接移植,為生鮮服務。這對部分平臺來說,也是必須邁過的門檻。
綜上所述,美團手持團購、外賣兩大餐飲王牌,“基礎設施”完備,加碼生鮮超市的動作也便不難理解。就生鮮領域而言,如果一直深耕餐飲服務的美團都做不好,大概也就沒人能做成了吧。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福州前列腺炎治療費用多少錢南通卵巢炎治療費用多少錢
廣州醫院白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