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棒市場開戰
【電科技10月15日消息】自今年5月份,樂視智能電視上市以來,愛奇藝、小米、阿里巴巴也紛紛進入電視市場,先后推出了智能電視和電視盒子。就在智能電視與盒子火熱發展途中,電視棒也悄然進入大家的視野中。
電視棒市場開戰
今年7月份,谷歌發布了一款電視棒產品Chromecast,定價35美元,約人民幣210元。
這是一個2寸大小的U盤形狀產品,在接入WIFI情況下,允許用戶將、平板電腦等設備的視頻流投放的電視屏幕上,整個投影是基于Chrome平臺。
今年8月份,PPTV也推出了一款名為PPLink的電視棒,售價199元。
和Chromecast功能類似,PPLink采用DLNA/Airplay技術,可實現進行多屏切換操作,用戶將PPLink接入電視機HDMI接口,并確保PPLink與移動終端處于同一無線絡,即可將iOS/Android、平板本地及第三方應用視頻內容投射至電視屏進行播放,并可通過、平板對視頻播放進行控制。
9月份,百度推出了小度三件客,其中之一就是百度影棒,售價198元。
百度影棒支持所有多屏互動開放協議DLNA、Airplay,并獨家支持百度視頻專屬協議BDPlay,內置WiFi功能可以將各路視頻資源投射到電視上觀看。另外,它還可以支持離線下載以及本地視頻播放能力。
百度影棒發布后,緊接著,索尼也放出風要推電視棒產品Bravia Smart Stick。不過由于其產品名稱域名被搶注,目前還沒有該產品的而往往幸福是個很狡猾的東西其它詳細信息。
盡管官方信息如售價等尚未正式公布,
但索尼電視棒的功能大同小異,利用USB接口接入,可通過MHL或HDMI連接BRAVIA電視,還可以通過紅外線連接,用戶可觀看各種視頻,觀看電視時還可以使用各種應用,使用Chrome瀏覽器訪問頁、語音搜索、觀看電視直播等。用戶也可以將上的視頻內容無線推送到電視上進行觀看。
從7月谷歌發布Chromecast到上個月索尼放風將攪局電視棒市場,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電視棒之戰已經升溫。
棒子相比盒子的優勢
電視棒并不是新鮮產品,此前快播電視棒以及各種山寨電視棒已有很多,只不過技術上不夠穩定,經過幾年的發展,電視棒技術已經成熟。
市面上的電視棒產品,都使用開源的安卓操作系統,無論從功能還是實際體驗上來講,電視棒與盒子相互替代性很強。可以說,電視棒也算是一種盒子。
盡管電視棒與電視盒在很大程度上相似,但與電視盒相比,電視棒的優勢似乎更突出。
首先其價格更低廉。無論是之前的谷歌電視棒還是PPLink電視棒、百度影棒售價都在200元左右。
而小米盒子售價,小米用戶299元,普通用戶399元;阿里盒子售價298元;PPBox電視盒售價299元;樂視盒子售價采取0+399 元模式,其中機頂盒 0 元免費,一年內容服務費用 399 元,第二年用戶可以自主選擇是否付費。總體看來,電視盒子售價在元之間,很顯然比電視棒貴。
其次,電視棒比電視盒體積更嬌小,方便放置。
另外,電視盒比電視棒的政策監管更苛刻。推出電視盒子時,互聯企業需向國家絡電視臺、華數傳媒、百視通等7大集成播控平臺支付內容審查費用。而電視棒只是將、平板電腦、電腦上的絡視頻、本地視頻無線投射到電視大屏幕上播放,無需再審查。
此外,以前國家專門出臺了相關的政策規范電視機頂盒,但對于電視棒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規定。
僅僅是過渡產品
互聯電視目前仍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僅僅依靠傳統電視機遇互聯的結合的用戶體驗還很一般,此時就需要電視盒子或是電視棒來形成用戶粘性。不過由于電視盒的政策監管方面更為嚴格,內容上的缺陷使其用戶體驗無法滿足消費者的要求,而電視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窘境。換句話說,電視盒是互聯電視的過渡產品,而電視棒又是電視盒的過渡產品。
無論是電視盒子還是電視棒,都只是互聯企業轉戰電視屏的過渡產品,僅僅是為了卡位市場。他們終將如快播大屏幕一樣被市場淘汰。而互聯巨頭真正的目的是正在散發著誘人味道的電視屏這塊大蛋糕。
視頻可能會經歷從電視到PC,再到移動端,最后回到電視的過程。事實上,娛樂功能也正從PC端向移動端轉移,而在移動端的爭奪已成紅海,對于電視屏的爭奪才剛剛開始。
從整個行業看來,電腦、平板、、電視,四屏融合趨勢加速,互聯電視處爆發前夜。基于電視屏的內容消費空間巨大,電視互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礦。家庭帶寬條件快速提升,以及政策逐漸明朗,更多的參與者加入這個行業,將推動互聯電視的大爆發。
隨著四屏時代的來臨,傳統的以功能劃分這4類產品的做法正逐漸被摒棄事實上,四類產品的功能越來越趨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屏幕的尺寸。云計算+移動互聯+四屏聯動模式的確立,將會令消費級市場重新洗牌。(完)
高血壓的自我管理膽囊炎如何治療如何判斷自己得了流感